特朗普釋放訪華信號,甚至可能出席中國抗戰勝利閱兵,外界看到的是一反常態的"對華友好",但細究關稅協議細節和美軍的秘密部署,這場博弈背后竟是稀土卡脖子、聯合國外交角力與高超音速軍備競賽的疊加,而中國的反制底牌早已悄然亮出。
特朗普政府近期對華姿態的突然軟化,絕非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至少有兩個目的。
首先就是和經貿方面的合作,此次特朗普會帶數十名CEO前來,就是想和中國談合作。
5月12日日內瓦會談達成的關稅協議中,中美雙方罕見地同步暫停了24%的加征關稅,有效期90天,至8月中旬。
眼看著關稅協議快到期了,美國卻始終沒有得到最想要的稀土,美國智庫最新報告顯示,中國掌控著全球90%的軍工級稀土供應鏈,而解放軍剛剛公布的稀土永磁電機技術,直接威脅到美軍F-35戰機的生產線穩定性。
美軍新設立的司令部專門統籌網絡、太空和遠程導彈作戰,卻被中國用稀土衍生技術反向"卡脖子"。
所以,特朗普對華態度轉變是利益使然,而且只是暫時的。
其次,特朗普想借助此次訪華的機會,來鞏固自己在全球的地位。
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團隊正試圖用"出席中國9·3閱兵"的橄欖枝,換取中方領導人參加9月紐約聯合國大會80周年紀念。
美國很清楚,若中俄領導人缺席由美國主導的聯合國慶典,轉而在中國另辦紀念活動,將實質削弱美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對特朗普而言,這絕非小事,因為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中俄等國的崛起讓美國感到不安。
不過,中美關系的復雜性遠非一次訪問或一場會議所能概括。盡管特朗普政府近期表現出柔性姿態,但未來幾年對華打壓的政策基調并未改變。從科技封鎖到地緣圍堵,美國的對華戰略依然充滿競爭性。
特朗普嘴上說要訪華,背后的小動作一直不斷,最近,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布局又有新動作。
美國陸軍太平洋司令查爾斯·弗林親口承認,美軍正在太平洋地區組建兩個“多領域特遣部隊”的指揮中樞,專門負責整合網絡戰、太空作戰、電子對抗和遠程精確打擊等尖端作戰單元。
這支新型部隊的級別不低,直接由兩星將領坐鎮,部分指揮權限甚至歸屬美軍印太總部統轄。明眼人都看得出,這套配置擺明了是針對解放軍在臺海和南海日益增強的軍事存在,尤其是針對中國統一臺灣而預作準備。
既然美國沒有絲毫誠意,那么中國也不必手下留情。
目前中國手握兩項關鍵籌碼:8月到期的24%對美關稅恢復權,以及稀土出口的"精準調控"能力。
若24%暫停關稅按期恢復,將直接推高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0.8個百分點。而中國通過"稀土-軍工-通脹"的傳導鏈,已悄然將博弈焦點從貿易逆差轉向了戰略威懾。
美軍宣布亞太布局的同一天,中國官宣了一項能讓高超音速飛行器機動性提升30%的尖端科技。這項黑科技通過稀土材料的革命性應用,大幅提升了高超音速武器的機動性和穩定性。
當美國還在為“如何攔截東風導彈”發愁時,中國新一代稀土推進系統可能已經進入實戰部署。
目前看,特朗普的關稅大戲注定是要爛尾,不光是針對中國的關稅政策,針對其他國家的也是一樣。
特朗普在關稅政策上反反復復,但和中國的談判中,美國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本,8月到期的暫停關稅協議,大概率還是要延長周期的。
眼下最關鍵的倒計時是7月9日,這一天,美國對多國加征關稅的"暫停期"將到期。但觀察近期白宮動向會發現,特朗普的心思根本不在關稅談判桌上。
他真正押注的是一場代號"大而美"的財政刺激法案,這個要在7月4日獨立日前闖關國會的重磅政策,才是牽動關稅決策的隱形開關。
但特朗普團隊既想用關稅大棒重塑全球貿易規則,又缺乏承受反噬代價的決心。最終的結果一定是被迫宣布延長大部分國家的關稅暫停期。
至于改變亞太格局,美國更是有心而無力了。
中國有絕對的實力對抗美國,而且9月3日,普京將出席中國的大閱兵,并且和中國深化合作。俄羅斯總統助理尤里·烏沙科夫透露,普京或將以一種特殊的,隆重的方式來慶祝這個紀念日。
中俄即將開展的這些合作,一定是為了鞏固中俄兩國在聯合國的大國地位,以及推動世界經濟、政治,軍事重心向東轉移。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想要打造一個以“美國霸權”為中心的世界,是絕對不可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