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空軍實力一直是個讓人好奇的話題,尤其當有人提到“一分鐘起飛一架,需要3天才能飛完”的時候,總會讓人忍不住想算一算,俄羅斯到底有多少飛機。
“三天起飛”的數字是多少?
先從這個標題入手,算算“三天”到底對應多少架飛機。3天是72小時,72小時等于4320分鐘。如果每分鐘起飛一架,那就意味著總共有4320架飛機。這個數字乍一聽挺驚人,俄羅斯真有這么多飛機嗎?
俄羅斯的飛機數量,通常指的是軍用飛機,也就是空軍和航空航天部隊的作戰飛機,包括戰斗機、轟炸機、運輸機、直升機等等,不算民航客機和教練機。根據2022年的公開數據,俄羅斯現役軍用飛機的總數大約是4327架。
看到這個數字,你有沒有覺得有點巧?4327架跟4320架差得不多,幾乎就吻合了。難道這個“3天”的說法真是這么來的?
不過,實際數量會因為飛機維護、退役或者戰損有所變化,比如到了2024年,有人估算這個數字可能在3677到4255架之間。但不管怎么浮動,4320這個數字跟現實數據差距不大,基本可以作為討論的起點。
俄羅斯空軍的家底有多大?
4327架是個什么概念?在全球范圍內,這是個很可觀的數字,僅次于美國,穩坐第二的位置。要弄明白俄羅斯空軍的實力,咱們得把這些飛機拆開來看,看看都有哪些類型,數量多少,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戰斗機是空軍的核心,負責爭奪制空權、攔截敵機。根據數據,俄羅斯有621架戰斗機,主要型號包括:蘇-27:305架。這款飛機是上世紀80年代服役的老將,機動性強,雷達性能也不錯,經常用來巡邏北極圈上空。蘇-33:33架。蘇-27的艦載版,主要給航母用,但俄羅斯的航母狀況大家都知道,起飛機會不多。
蘇-30:42架。算是蘇-27的升級版,能打空戰也能扔炸彈,多用途性能強。蘇-35:115架。蘇-27的“加強版”,雷達和武器系統更先進,是現役戰斗機里的主力。米格-29:254架。輕型戰斗機,靈活但航程短,適合近距離作戰。
這些戰斗機加起來數量不少,尤其是蘇-27系列,撐起了俄羅斯空軍的半邊天。不過,很多飛機服役時間長,維護是個大問題,零件老化、故障率高是常有的事。
轟炸機是戰略威懾的關鍵,戰斗轟炸機則更靈活,能直接支援地面部隊。俄羅斯在這塊的家底是:轟炸機:195架。圖-160:16架。超音速戰略轟炸機,能帶核彈,航程遠,是俄羅斯的“大殺器”,不過數量少。圖-95:63架。50年代的老型號,靠螺旋槳飛,巡航北極圈是它的拿手好戲。圖-22M:116架。中程轟炸機,冷戰時期的主力,現在還在服役。
戰斗轟炸機:975架。蘇-24:672架。前線轟炸機,能低空突防,但老化嚴重,維護成本高。
蘇-25:251架。專為打地面目標設計,結實耐用,在敘利亞戰場上常見。
轟炸機總數不多,但圖-160和圖-95的戰略意義重大。戰斗轟炸機數量多,尤其是蘇-24,堪稱空軍的“勞模”,但老舊問題也很突出。
運輸機負責運兵、運物資,是軍隊的后勤保障。俄羅斯有:戰略運輸機:274架。伊爾-76:210架。中堅力量,能飛西伯利亞那種冰天雪地,運力很強。戰術運輸機:165架。安-12:50架。老型號,運量小點,但還能湊合用。
直升機在現代戰爭里越來越重要,俄羅斯有1757架,規模相當可觀:米-24:624架。武裝直升機,能打能抗,綽號“飛行坦克”,在復雜地形里特別管用。米-8:600架。運輸直升機,哪里需要去哪里,士兵和裝備全靠它。
特種飛機包括預警機、加油機、偵察機,數量少但作用關鍵:預警機:24架。比如A-50,能監控幾百公里外的空域。加油機:20架。主要是伊爾-78,數量少,限制了戰機的續航能力。偵察機:40架。負責情報收集。特種飛機總數不到100架,相比其他類別明顯偏少,是俄羅斯空軍的薄弱環節。
把這些加起來:戰斗機621架,轟炸機195架,戰斗轟炸機975架,運輸機439架,直升機1757架,特種飛機84架,總共是4327架,跟2022年的數據完全吻合。所以,標題里“4320架”的說法,跟俄羅斯現役軍用飛機的總數幾乎一致。
俄羅斯空軍的歷史是怎么來的?
俄羅斯空軍能有今天這個規模,不是一夜之間蹦出來的,背后有上百年的積累。
俄羅斯空軍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年,那時候還是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飛機是木頭做的雙翼機,主要用來偵察,數量不到100架,技術也落后,跟英法沒法比。1917年革命后,帝國空軍解散,布爾什維克組建了紅空軍,1918年開始用紅色五星標志的飛機打內戰。
蘇聯成立后,空軍才真正發展起來。30年代工業化,工廠開始批量生產伊爾-2這種攻擊機。二戰時,蘇聯空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里表現亮眼,Yak-3戰斗機硬扛德國轟炸機,幫了地面部隊大忙。戰后冷戰時期,米格-15噴氣機在朝鮮戰爭里跟美國F-86較量,名聲大噪。冷戰巔峰時,圖-95轟炸機巡航北極,蘇-27戰斗機演習搶眼,空軍成了蘇聯的戰略支柱。
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接手了一堆老舊飛機,但經濟崩潰,預算沒了。飛行員訓練時間少得可憐,機場跑道破得沒法用。2008年南奧塞梯戰爭,俄羅斯戰機被格魯吉亞防空打下來幾架,裝備老化問題暴露得一清二楚。
普京上臺后開始整頓。2015年,空軍和航空航天部隊合并,成了航空航天部隊。敘利亞戰爭里,蘇-34、蘇-25這些飛機出動,算是找回了點面子。不過,特種飛機少、裝備老化的問題還是沒解決。
從帝國時期的雙翼機到今天的蘇-57,俄羅斯空軍走過了一條從低到高、再到低、再反彈的路,家底厚實,但挑戰也不少。
現在的俄羅斯空軍面臨啥問題?
俄羅斯空軍數量看著挺唬人,但問題也不少,尤其是在現代化這塊,短板很明顯。
不少飛機是蘇聯時期留下來的,比如蘇-24、圖-95,服役幾十年了,維護成本高,零件不好找,修起來費勁。很多飛機雖然還能飛,但性能已經跟不上現代戰爭的需求。
預警機、加油機數量少得可憐。加油機才20架,戰機飛遠點就得回來,作戰半徑受限。預警機也少,指揮能力跟不上現代空戰的要求。
蘇-57是俄羅斯的第五代隱身戰機,性能不錯,但量產難。到現在可能就一兩架,遠不如美國的F-35。生產線還沒完全鋪開,成本也高得離譜。
飛行員年均飛行時間只有60到100小時,美國同行是他們的兩三倍。老飛機多,訓練強度上不去,實戰能力自然受影響。
國際制裁卡住了技術進口,零件靠自己造又貴又慢。經濟不好,國防預算雖然有所增加,但還是不夠填補這些窟窿。這些問題疊加起來,讓俄羅斯空軍的現代化之路走得不太順。
未來會怎么發展?
俄羅斯空軍沒停下腳步,未來幾年有一些計劃在推進。
2023年接收了100多架飛機和150架直升機,計劃到2027年交付76架蘇-57。生產線已經在調試,喀山航空廠也在升級圖-160,弄個現代化版本。特種飛機這塊也在努力。新款伊爾-78M-90A加油機開始生產,預警機也在研發,想把指揮和續航能力提上來。
PAK DA隱身轟炸機在研發,預計能增強遠程打擊能力。戰略上,俄羅斯還想靠軍費增加和國際合作,把空軍實力再往上推一把。不過,制裁和經濟壓力這些老問題不解決,計劃再好也可能落空。未來幾年,俄羅斯空軍的地位能不能保住,還得看這些計劃能不能落地。
回到標題“一分鐘起飛一架,需要3天才能飛完”,算下來是4320架,跟俄羅斯現役軍用飛機的總數4327架幾乎一樣。這個規模確實挺震撼,全球第二的名頭不是白來的。從戰斗機到直升機,種類齊全,數量可觀,歷史底蘊也深厚。但老舊裝備多、特種飛機少、現代化慢這些問題也很突出。未來能不能重回巔峰,既要看技術進步,也要看經濟能不能撐得住。
俄羅斯空軍的故事,既有輝煌,也有坎坷。它的規模和實力擺在那兒,但挑戰也明擺著。普通人看這個數字,可能覺得挺厲害,但細究起來,就會發現光有數量還不夠,質量和現代化才是硬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