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8月基座行動,英國海軍以前所未有的兵力向被困的馬耳他島提供補給。護航隊包括2艘戰列艦、3艘航空母艦、7艘巡洋艦、32艘驅逐艦和7艘潛艇,掩護14艘滿載補給品的商船。德意方面則以潛艇和魚雷快艇相對,同時調集了285架轟炸機和304架戰斗機發動空襲。
經過3天海空激戰,英軍1艘航母、2艘輕巡洋艦、1艘驅逐艦及9艘商船戰沉,但4艘貨船和滿載燃油的俄亥俄號油輪成功入港,為馬耳他島提供了足夠支持兩個月作戰的32000 噸補給和11500噸燃料。
此次戰斗中,意大利空軍動用了數種頗有創意的特殊武器,在這里簡單做個介紹。
1、摩托炸彈 FFF (Motobomba FFF)
所謂摩托炸彈其實是一種預設彈道的魚雷,FFF源自其設計人員的姓名首字母:Prospero Freri中校、Amedeo Fiore上校和首席設計師Carlo Filpa。這是一種直徑500毫米的電動航空魚雷,全重360千克,帶一個120千克的彈頭。投擲高度為3000至4000米,在130米高度打開6平方米的主傘和一個引導傘,保證魚雷以設定的角度和速度入水。
入水后摩托炸彈FFF會保持在1米深度,以15-20千米/小時的速度和500米初始半徑開始繞圈,每一圈半徑都會增大,最大為4000米。魚雷會在螺旋航線巡航15-30分鐘,如果最終沒有撞上目標,入水50分鐘后自毀系統會將其引爆。
這種武器的設計目的是擾亂海上編隊和攻擊港口內的船只,意大利訂購了500條。德國人顯然對此印象更為深刻,他們訂購了2000條。
博物館展出的摩托炸彈 FFF
摩托炸彈頭部,大概包括一個撞擊引信、一個自毀引信和一個提供橫向動力的螺旋槳
1942年8月12日,即基座行動交戰開始的第二天,當時英國艦隊正在斯帕蒂文托角以南航行。中午以后,意大利空軍發起了數波攻擊。第一批發動進攻的是從撒丁島起飛的第32聯隊第38大隊的10架薩沃亞-馬爾凱蒂SM.84轟炸機和第24大隊的8架CR.42戰斗轟炸機以及為它們護航的14架馬基C.202戰斗機。
10架SM.84在距英國艦隊1800米處投下摩托炸彈 FFF,納爾遜號戰列艦上的海軍上將西弗雷特親眼看到這些帶著降落傘的武器入水。最初他們以為是水雷,后來發現了水面上的雷跡,于是艦隊全體向左轉向,一度打破了隊形。事后分析認為SM.84投雷高度太高,時機也太早,給了英國人太多規避時間。而原定隨后趕到從兩個方向夾擊的第二攻擊波因為護航戰斗機缺乏機械師而遲到15分鐘,此時英國艦隊已重整隊形,迎接他們的是密集的防空炮火。第二攻擊波沒有投中哪怕一彈,白白浪費了這次機會。
轟炸機彈艙內的摩托炸彈FFF
德國空軍于1943年3月首次大規模使用摩托炸彈FFF攻擊的黎波里港內船只,其后亦用來打擊阿爾及利亞和意大利港口內的盟軍艦艇。12月2日,105架Ju 88使用摩托炸彈FFF集中攻擊巴里港,攜帶芥子氣的約翰·哈維號被擊沉,造成了大范圍毒氣泄漏,人員傷亡慘重。
2、意大利無人機 (S.M.79 A.R.P.)
A.R.P.是Aereo Radio Pilotato的縮寫,即無線電控制飛機之意。1940年時,意大利缺乏足夠精確的轟炸機和光學設備,無法用大型炸彈對敵方艦艇進行有效打擊。為此空軍上校費迪南多·拉斐爾向統帥部提議,改裝無線電遙控轟炸機對敵艦進行近距離轟炸,甚至進行撞擊。這架被犧牲的飛機(A.R.P.)可以通過另一架飛機(P機,即控制機)的機組人員發送的無線電脈沖進行遠程控制,這樣做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人員傷亡,提高轟炸效率。
拉斐爾的想法得到了空軍的批準,并獲得了一些資源用于開發該項目。由于當時物資匱乏,這項計劃耗時近兩年才完成,直到1942年5月底,飛機才宣布投入使用。這是一架改裝的S.M.79食雀鷹轟炸機,僅保留了一名駕駛員,他需要在跳傘前為炸彈解除保險。飛機安裝了足夠的裝甲保護遙控設備,正常情況下裝載一枚1000公斤炸彈,如果目標較近,則可裝載兩枚1000公斤炸彈。P機在4000米外對其進行控制,為防止控制機丟失目標,A.R.P.機被漆為黃色,并因此獲得了“金絲雀”的昵稱。
改裝后的S.M.79 A.R.P.
S.M.79 A.R.P側視涂裝
1942年8月12日,A.R.P.機終于獲得出擊機會。該機從撒丁島起飛,攜帶了一枚1000千克炸彈,已升任準將的費迪南多·拉斐爾指揮一架Cant Z.1007 bis擔任P機,并由兩架菲亞特G.50戰斗機護航。這是一個獨立編隊,他們到達戰場前,37架德國空軍的Ju 88在21架Bf 109掩護下攻擊了船隊,因此一般把他們看作當天的第四個攻擊波。
一切似乎都照計劃進行,S.M.79的駕駛員跳傘,Cant Z.1007 bis接手引導。但是在某個時刻,也許是無線電故障,也有說法是編隊中的一架飛機起火造成干擾,A.R.P.機不再響應控制。它沒有向下俯沖,而是徑直從英國艦隊上方穿過,越飛越遠,最后墜毀在阿爾及利亞的亨切拉山。
據說后來S.M.79的遙控方式進行了改進,但它顯然再也沒有出現在戰場上。
3、特殊反艦炸彈 (630PD)
意大利人使用的最后一種也許是最常規的一種特殊武器是630千克的特殊穿甲炸彈,稱為630PD,即Perforante-Dirompente,穿透—破壞之意。
這是意大利空軍第22大隊兩名飛行員阿爾多·加林貝蒂和里卡多·瓦卡里的點子,用利托里奧級戰列艦15英寸主炮的穿甲彈改裝為航空炸彈,重達630千克,內部還有120千克炸藥,有3秒延時,預計可以穿透 100—150 毫米厚的甲板裝甲。這種炸彈是意大利空軍裝備的最重的炸彈,威力在地中海戰區無以倫比,甚至超過俯沖轟炸機攜帶的炸彈。經過試驗,630PD能在第22大隊裝備的雷賈尼Re.2001戰斗轟炸機機身中線掛載,這種載機因此被命名為Re.2001 GV型,GV即Galimberti-Vaccari,加林貝蒂和瓦卡里,那兩位機靈鬼飛行員的姓氏。
掛載630PD的Re.2001 GV戰斗轟炸機
掛載630PD的Re.2001 GV側視涂裝
當天被稱為特種部隊(Sezione Speciale)的兩架Re.2001 GV在十幾架戰斗機護航下趕到現場。阿爾多·加林貝蒂中尉已于之前的訓練中失事身亡,由里卡多·瓦卡里中尉帶隊,兩架飛機直逼英軍勝利號航空母艦,他們被看作當天的第五個攻擊波。
當時勝利號航母正在逆風航行回收海颶風戰斗機,兩架海颶風已經著陸,還有幾架飛機在降落航線上。但英國人沒想到的是只有一架是真的海颶風,另外兩架是Re.2001 GV,它們的外形和飛行姿態騙過了英國航母上所有的人,直到最后一刻才投下炸彈。其中一枚擊中飛行甲板著陸區后反彈爆炸,炸死了6個人;另一枚則落在艦首附近海中。英國人被驚呆了,防空武器一槍未發,看著它們揚長而去。據說因為與海颶風外形和識別標志過于相似的緣故,在空中巡邏的管鼻燕戰斗機也沒有進行追擊。
勝利號的戰時記錄略有不同,他們認為彈飛的那顆炸彈最終在水中爆炸,沒有造成任何傷亡,但報告中也承認防空武器未曾發射,在一般說明項中標注將襲擊飛機誤認為是颶風。
戰后結合意大利飛行員回憶的研究表明因為勝利號在作規避機動,所以預定的俯沖轟炸被放棄,Re.2001 GV從左舷向右舷低空飛過航空母艦甲板,在幾乎繞了一圈之后最終獲得投彈機會。可能這種在低空長時間追隨航母運動的姿態使它看起來更像降落中的海颶風,但也正是因為高度太低(勝利號判斷的投彈高度僅為30米),炸彈沒有獲得擊穿甲板的足夠速度,殊為可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