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線上線下,荔枝大爆。
線上,央視熱播劇《長安的荔枝》迎來大結局,余韻繚繞不息。
線下,荔枝上市,人們吃荔枝說“荔枝”,感喟有加。
該劇講述了大唐小吏李善德歷經艱辛,完成從嶺南運送鮮荔枝到長安“極限任務”的故事。
這個社會底層普通人,憑借樸素的生存智慧,層層破局,走出了生活困境,收獲了命運福報。
李善德的故事,初看有些悲愴與憐憫,再看卻品出了人生的真諦與生活的智慧。
原來,一個人的福報,并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靠自己努力修來的。
無論遭遇多大的風雨,修好專業能力,堅守道德良知,保持自己節奏,就能掌握命運,迎來好運和好結果。
大唐天寶年間,長安九品小吏李善德,好不容易背上房貸買了房,想著平安度過余生。
然而,老實巴交的他,被上司算計,接下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要在貴妃生日之前,從五千里外的嶺南將新鮮荔枝運到長安。
可荔枝“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這明顯就是一個死局。
李善德知道毫無辦法推掉差事,更明白抱怨和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只能破釜沉舟,放手一搏。
他是明算科出身,精通算學,擅長數據分析,善于將復雜問題量化為可計算的數據建模。
這可是他最拿手的看家本領。
在貸款買房過程中,他就把自己的這個優點發揮到了極致。
面對精明強勢的貸款老板十七娘,他心細如發,扳著指頭算賬:
“這契上明言是150貫,月生福報是4分,兩年付訖,328.5貫,你們明顯多收了呀。”
十七娘驚詫萬分,見過算賬的,沒見過這么會算賬的,“利滾利”多出的幾十貫利息,只能抹去。
接下荔枝轉運任務,李善德第一時間大腦運轉,開啟了算學推演。
反復計算荔枝轉運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精確計算荔枝的保鮮時間、運輸成本、每段路程的耗時、馬匹輪換和人力調配;
繪制詳細的運轉路線圖。
他還奔赴嶺南,考察測算了4條轉運路線,構建起跨越五千里江山的運輸網絡。
同時爭分奪秒演算開展“荔枝保鮮實驗”,嘗試各種荔枝保鮮方法:
“隔洗鹽水法”:
用一遍鹽水洗過荔枝,放入雙層甕里層,外層灌滿水保鮮;
“分枝植甕法”:
將帶枝的荔枝切下,尾端斜切后插入帶肥土的雙層甕內層,外層灌水保鮮;
“竹筒封蠟法”:
用竹筒封裝荔枝,蠟封切口以隔絕空氣保鮮。
最終通過最優組合,終于確定11天轉運鮮荔枝的可行性方案。
扎實的“一技之長”,讓李善德在絕境中覓到生機,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有句話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沒有背景的普通人,唯有深耕專業,在某個領域練就“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本領,才能讓自己變得足夠強大。
從而擁有抗衡困難的資本,把死局走成活路,實現人生的逆襲。
在任何時代,專業能力都是破局的基石,是一個人的立身立業之本。
善良,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別人的路,也一定會照亮自己的人生。
李善德雖浸淫官場多年,卻始終與烏煙瘴氣的同僚格格不入,而是保持著為人處世應有的本心。
他猶如一股清流,時時心存善念,推己及人,守住人性的亮光。
到嶺南后,他看到當地人信息閉塞、生活困難,就用自己的專長,悉心教授他們算術知識,改良荔枝種植技術。
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關愛他人,造福民眾。
胡商蘇諒,來大唐做生意,遇到了經商難題。
李善德就利用人脈,幫他解決通關文牒等問題,讓他順利開展生意。
久而久之,兩人欣賞彼此的人品和能力,成了患難知己。
當李善德遇到了荔枝轉運難題,蘇諒不但為他獻計獻策,還掏出大量錢財為他解決了運輸工具問題。
李善德還在當地人的介紹下,認識了侗族酋長的女兒阿僮。
阿僮是一個淳樸豪爽的姑娘,經營著嶺南最大最好的荔枝園。
李善德鋪下身子,擼起袖子下地幫著阿僮干活,一直干到日頭將落。
當官府人員來敲阿僮的竹杠,亂收各種費用,甚至要巧取豪奪荔枝園時,李善德想盡辦法為阿僮伸張正義,保護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阿僮也由此認識到了李善德心地善良的人品,說他“沒有官架子,與其他當官的不一樣。”
她不但教給李善德荔枝催熟保鮮的方法,還敞開園子供他做試驗,無償為他提供上好的荔枝。
臨邑奴是刺史府的一個家奴,在府里受盡虐待,遭受著非人的待遇。
李善德動了惻隱之心,想辦法把他解救下來,給他買了像樣的衣服,和他一起坐著吃飯,給他抹草藥治病,像對待自家兄弟一樣。
臨邑奴感激涕零:
“誰能像他一樣把我當人看待?”
他想辦法報答恩人。
因此,當李善德被官兵追捕身處險境時,臨邑奴挺身而出,引開官兵,以命相報知遇之恩。
真誠善良的阿僮、拔刀相助的蘇諒、舍命相報的臨邑奴,成了李善德走出困境的貴人。
而得到他們的幫助,也不過是李善德舉手之勞種下善行的種子。
當李善德將鮮荔枝送到長安,卻不再考慮自身的仕途,向當權者發出了靈魂拷問:
“荔枝與國家孰輕孰重?”
這一刻,他為那些受苦受難的百姓發聲,展現了一個普通人應有的道德高度。
次年,安史之亂爆發,逃到嶺南的李善德一家,因禍得福,在亂世中得以保全。
李善德像極了那種自己淋過雨,所以很愿意給別人撐把傘的人。
《道德經》中說: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自然規律對任何人都沒有偏愛,永遠幫助向善而行的人。
永遠不要忽視那些微不足道的善意,一件舉手之勞,都是在為自己修福積德。
有些回報,都會在歲月的流轉中,以另一種形式回到你身上。
除了精于算計、不屑于世故外,李善德身上同樣吸引人的,還有他豐盈的精神世界。
他很擅長在困境中找快樂。
盡管官場爾虞我詐,可他卻拒絕“花花轎子眾人抬”的同流合污,幾乎不和同僚們交往。
他甘愿在樂游苑,孤獨寂寞地干著護理花草的工作。
他把花花草草當成朋友,沒事就說說知心話,交流一下心得,靜養身心。
除了養花種草,他還有吟詩誦詞之好。
為盛贊大唐盛況,他自豪吟出“昭昭有唐,天俾萬國”的情懷詩句。
他跟妻弟分手,兩人展開了詩歌朗誦比賽,你說“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我說“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好不快哉,一片浪漫情懷。
胡旋舞是唐代從西域流傳入中原的一種旋轉型民間舞蹈。
興致來時,李善德即興展示胡旋舞高手的風采,技驚四座。
他為此感慨:
“跳胡旋舞的要訣,不是隨樂班而動,而是旋出自己的節奏。”
當然,熱愛生活的李善德,工作再忙,顧家還是生活的主旋律,一點都馬虎不得。
他心里掛念的,永遠是下值能不能趕在宵禁前回家,是把女兒送到繡坊后能不能早點接她下學。
李善德的生活,就這樣忙碌而有序,孤獨而豐盈,洋溢著濃濃的煙火氣。
后來,他洞察時局,選擇嶺南作為余生的棲居之地,靜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松弛自洽的田園生活。
那時的他終于能心滿意足地說:
“我想要的就是這種種荔枝的踏實日子。”
盡管李善德也曾被工作逼到墻角,身陷荔枝轉運“不可為”的死局。
但好在身處困境時,他永不言棄,步步為營。
擺脫困境后,又審時度勢,為自己爭取真正理想的生活。
在這一趟生命的修行中,他走的踏實又通透。
也順便修復了千瘡百孔的自己。
現代社會,誰的人生沒接過幾個“不可能的任務”?
當你被各種壓力折磨的喘不過氣時,不妨再看一眼李善德工作生活的身影。
或許我們不必像他一樣歸隱山林,但至少可以學會在趕路中放慢腳步,問問自己:
那些拼命追求的東西,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小王子》中有句話:
“真正重要的東西,要用心靈才能看得清。”
保持好生活節奏,學會照顧好自己,不丟掉自己,才能抗住生活的重壓。
那就在生活的拉扯中,穩住心神,有張有弛走好每步路,做好每件事,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李善德的扮演者雷佳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英雄有很多種類,有力挽狂瀾的孤膽英雄,但一個父親下班接孩子、回家做飯,這也是一種英雄。”
李善德大智若愚,自始至終在絕境中不屈服、在濁流中守本心、在算計中顯真情,從未把生活過成解不開的死結,真的很燃,就像是一個“平民英雄”。
時光流轉千年,他的生存指南和生活智慧,無疑具有跨越千年的共情力量。
他遇到的困境,我們今天依然在經歷;
他的為人處世之道,我們依然受用無限。
紛繁生活中,無論面對頭疼纏身的問題,只要能擁有本領,堅守初心,永不言棄;
再難的生活也會有轉機,再坎坷的命運也會有福報。
愿你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守住自己的光和熱。
在不斷前進中,定義真正的自我,用最硬的底牌,打出最好的人生。
哦,再次提醒你,人生路不平,禍福難測定,學學李善德,別硬拼,先算,再行。
共勉。
作者 | 佳鋼,遵從內心,一路向陽。
主播 | 云灣,暖心寶哥,每晚用聲音伴你入眠。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