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與其說是一種文學體裁,不如說是一種精神狀態。
作為新時代青年科幻作品集的代表之一,《長生法:清華學生科幻創作選》收錄了多篇主題宏大、設定精妙、文字瑰麗的寶藏作品,值得我們在夜深人靜、天穹敞開之際品讀。
談到其中作品,不得不提到一篇名為《其實就是寫論文的故事》的小說,它的開篇是這樣敘述的:
太陽。
我靜靜地看著太陽。
赫拉克利特說世界是永恒的活火,萬物皆是火的流變,除了太陽。 太陽從不流變,它是永恒之神的瞳孔,永遠靜止地掛在正北方的天上。 一群愚蠢的鳥飛過,投下的陰影短暫地將我和永恒隔開。
真正令我煩躁的是它們盤旋幾下停在了我旁邊,不知道多少個世代的適應讓它們對城市和靜止的人形已經沒有畏懼。此刻我的身體正在休眠,椎體束以下的部分代謝緩慢、動彈不得,我的視覺聽覺敏銳依舊,所以這些鳥對思考有很大的干擾。不過聲帶可以活動,最終用幾個響亮的擬聲詞驅趕了它們。
每個循環的這個時候是我冗長的人生中周期性的愉快時刻——全腦期的前兩個小時。錐體束開關被關閉,身體的大部分沉默了,進行必要的休息——除了我的整個頭部,還有一刻不停的呼吸和心跳。 此時身體代謝降到最低,循環系統幾乎只為大腦供能,右腦處于清醒周期的中段,左腦則剛從沉睡中被喚醒。我睜開的右眼適應了一會兒光線,清晰的縱深圖景又浮現在我的感知中。
我盯著太陽。
此刻精神從肉體和運動中解放出來,全腦期的思考速度能讓時間都變緩慢。盡管人類對此沒有統一的意見,但我愿意把這個時候視作一個循環的開始。
我在這個時候進行一切思考——理解我的知識,回溯我的記憶, 漫無目的地發散思緒。
太陽只有一個, 在世間的神是否一直是半腦狀態呢。
如果神的全腦降臨,人類漫長的雜亂的時間是否就要終結。
這是神的左眼還是右眼?
“精神”“肉體”“知識”“記憶”“神”“永恒”“循環”“人類”“時間”……單讀這一開頭,就涉及許多人類探索與研究的關鍵命題。它們作為一個指涉,一類象征,一種思考或者一片領域,共同在前瞻性的描述和預見性的細節中,展現對于技術革新的覺察,表明對未來境遇的推測。
《長生法:清華學生科幻創作選》中收錄的科幻作品,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諸多領域。作為新時代青年的科幻文學作品,它們不僅是一種文學敘事的方式,而且也是一種文化思想存在。其主要包含的作品有《關于一個夏天的回憶》《Paguridae》《綠野仙蹤》《失去名字的人》《夏娃的肋骨》《真實》《陌生的世界》《考古學家》《無盡游走》《生長》《光化雪》《望遠鏡》《制造特魯斯》《The Choice》《三句話的時間》《奧里斯姆》《旁觀者·發現蝴蝶之旅》等。
這些收錄作品,彰顯了新一代青年人令人稱奇的想象力,以及關切人類未來處境的深刻思想。它們或搭建未來場景,或揭示人類處境,或從根本上觸及某些哲學、倫理學問題,探索情感與智力的極限。
在當下AI科技日新月異之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去培養一種科學幻想式的思維方式。
那么,不妨讓我們拿起這本《長生法》,投身其中任意一種可能性情景,面對其間任意一層世界的變幻之境。
???
思想文化的擺渡者,在東西方之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