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鄭成波 楊雅迪
“財富泡沫”陷阱、“轉賬黑洞”陷阱、“安全賬戶迷魂陣”陷阱、“信息釣魚”陷阱、“錢貨兩空”陷阱、“連環墊資”陷阱……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是咱老百姓的共同心愿。然而,電信網絡詐騙時有發生,稍不留神就可能掉入騙子精心布置的陷阱。別擔心!日前,武漢警方精心梳理了今年以來較為活躍的電詐套路,手把手教你識騙避坑,助你牢牢守住“錢袋子”。
一、虛假投資理財詐騙
誘餌:騙子偽裝“投資專家”,在社交平臺曬虛假盈利,誘導受害人下載虛假投資平臺。初期給予小額回報騙取信任后,誘使投入大額資金。提現時以“賬戶異常”“需繳保證金”等借口阻攔,直至受害人醒悟或資金耗盡。
案例警示:剛退休的郭先生想學習炒股,“五一”期間被視頻號上一位分析得頭頭是道的“大師”吸引。觀察幾天后,他掃碼下載了對方推薦的炒股APP。“理財經理”每日熱心薦股指導,聊天群里“投資者”紛紛曬出高額盈利截圖感謝“大師”。
郭先生謹慎投入1萬元,兩天竟“收益”上千元。在“千載難逢行情”“穩賺不賠”的誘惑下,他又投入5萬元,十幾天后賬戶顯示資產已翻倍。當他準備追加投資時,“理財經理”卻聲稱可內部操作打8折購股,需現金交易不留痕,甚至墊付5萬元打入郭先生賬戶以示“誠意”。
深信不疑的郭先生從銀行取出5萬元現金準備交給對方時,被民警及時勸阻。民警讓其嘗試提現2萬元,結果平臺以賬戶流動資金不足需報批為由拒絕。此時,“理財經理”安排的上門取款人已被警方當場抓獲。郭先生這才如夢初醒,避免了更大損失。
避坑錦囊:警惕“高收益、零風險”承諾,任何投資都有風險,超高回報往往對應巨大騙局;保護個人財務隱私,對網上主動接近并薦股薦投的陌生人保持高度警惕。
二、虛假色情服務詐騙
誘餌:網絡發布露骨廣告吸引受害人聯系。以“定金”“保證金”“安全驗證費”等名目要求轉賬,隨后以“人已到需再付費”“系統異常需解凍”等借口步步緊逼,持續誘騙受害人轉賬。
案例警示:23歲的程序員小喻3月瀏覽網頁時看到一條極具誘惑力的“約會”廣告,按要求下載了指定APP注冊會員。“服務專員”告知需充值激活后才能安排“約會”。小喻在對方誘導下,先后充值近3萬元。
直到身上的錢所剩無幾時,他發現根本無法聯系到所謂的“美女”,更別提見面,于是要求退款。對方卻聲稱因其信用分不足,需要再次充值達到更高金額后,才能辦理退款。小喻這才意識到自己落入了精心設計的詐騙陷阱,數萬元打了水漂。
避坑錦囊:網絡招嫖、參與色情服務屬違法行為,潔身自好,切勿因一時沖動觸碰法律紅線;發現涉黃違法信息,請及時向網絡平臺或公安機關舉報。
三、冒充公檢法詐騙
誘餌:冒充公檢法機關致電或發送虛假“通緝令”,謊稱受害人涉案需“保密調查”,要求受害人斷絕外界聯系,將資金轉入“安全賬戶”或索要銀行卡信息以“核查資金”。
案例警示:5月10日上午,覃女士在醫院就診時接到一個“027”開頭的電話,對方自稱是武漢某區公安分局“民警”,稱其名下銀行卡涉及上海一起重大詐騙案,要求她配合線上調查。
隨即,對方引導覃女士添加了“專案組民警”和“檢察官”的QQ。在QQ上,對方嚴厲告知其銀行卡即將被凍結,必須提供所有資產信息,以供其核查資金來源的合法性。驚慌失措的覃女士如實告知了存款情況,對方進一步要求她將銀行卡內所有資金取出,用紙箱裝好郵寄到指定地址,并承諾核查完畢后會退還。
深信不疑的覃女士取出了所有資金。幾天后遲遲未收到“退款”,且只有一名“工作人員”能聯系上,對方一直推脫。最終,覃女士到派出所查詢,才得知根本沒有其涉案信息,自己遭遇了冒充公檢法的詐騙。
避坑錦囊:公檢法機關絕不會通過電話、網絡辦案,更不存在“安全賬戶”,接到此類電話,立即掛斷并撥打110或前往就近派出所核實;公檢法辦案絕不會索要銀行卡密碼、驗證碼,要求提供即是詐騙;遇可疑情況,務必第一時間與家人、朋友溝通或直接咨詢警方,切勿被騙子孤立。
四、冒充電商客服詐騙
誘餌:冒充電商、物流或平臺客服,以“退款理賠”“賬號異常”“誤開會員扣費”等為由聯系受害人,誘導受害人點擊釣魚鏈接、下載虛假APP 或提供銀行卡、驗證碼信息實施盜刷。
案例警示:6月12日,正在上班中的林小姐收到一條陌生短信,稱其信用卡消費1000元,已扣除,可她并無此消費。疑惑之下,她撥打了短信中的“客服電話”。對方自稱是某電商金融平臺客服,告知林小姐因其誤操作,開通了每月1000元的“資金安全保險”,若不取消將自動扣費。
“客服”引導林小姐添加QQ,發送名為國家某金融機構的虛假網站,要求填寫銀行卡號、密碼及短信驗證碼完成取消流程。林小姐輸入信息后,頁面顯示操作失誤,需進行資金流水驗證,要向指定賬戶轉賬1萬元驗證還款能力,承諾5分鐘后原路返還。
首次轉賬后,“客服”又稱流水不足,誘導其分12次轉賬共計20余萬元。直到家人發現異常并告知她這是騙局,林小姐才恍然大悟,所謂資金流水驗證實為直接轉賬,虛假網站后臺實時獲取其支付信息。
避坑錦囊:退款理賠請務必通過官方APP或官網內客服渠道核實,切勿輕信陌生來電、短信提供的鏈接或聯系方式;正規平臺退款無需提前轉賬或繳納任何費用,若對方要求轉賬驗證資金、支付保證金,立即掛斷電話并報警;絕不掃描未知二維碼,絕不下載來源不明的APP,索要銀行卡密碼、驗證碼的行為,一律視為詐騙。
五、虛假購物服務詐騙
誘餌:在平臺、社群發布低價商品,代購或“特殊服務”(代搶票、論文代寫等)廣告,誘導受害人脫離平臺私下交易轉賬。收款后以“補關稅”“系統故障”等理由繼續騙錢或直接拉黑。
案例警示:春節前,沈女士因需購買一批電子數碼產品給員工發福利,在網上搜索時看到一則自稱“一級經銷商”發布的低價廣告,便主動聯系對方,添加了企業微信和電話。對方提供了詳細的產品信息和報價,沈女士覺得價格優惠,便確定了購買數量和型號,簽訂了合同。
然而,當沈女士兩次嘗試向對方提供的對公賬戶匯款時均未能成功。對方解釋稱因大額交易被銀行風控攔截,建議轉至其提供的“財務個人卡”賬戶,并發送了一份聲稱是“銀行出具的風控證明”(實為偽造)。沈女士信以為真,便將1.2萬元匯到了指定的個人銀行卡。
收到錢后,對方承諾2 周內發貨。然而,僅一周后,沈女士發現自己的微信已被對方拉黑,電話也無法接通。她立即通過官方渠道查詢對方提供的公司信息,發現該公司根本不存在,方知遭遇了虛假購物詐騙。
避坑錦囊:購物務必選擇正規平臺及信譽良好的商家,對遠低于市場價的商品保持高度警惕;拒絕脫離平臺保護進行私下交易和轉賬;客服索要密碼、驗證碼,立即終止交易,正規客服不會索要這些信息。
六、“刷單返利”詐騙
誘餌:發布“兼職刷單、高額返利”廣告。初期以小額返利騙取信任,后以“高傭金聯單任務”等誘騙大額墊資,提現時以“操作失誤”“賬戶凍結”等借口要求繼續轉賬或繳納“解凍費”。
案例警示:2月的一天,大學生洪同學在短視頻平臺收到一條“高薪網絡兼職”私信,添加客服微信后,被引導下載某APP聯系“派單員”。“派單員”起初派發“瀏覽電商店鋪”的小任務,每單返利幾元,洪同學很快收到了小額返利。
第二天,“派單員”聲稱有升級任務,需向指定充值賬戶轉賬墊資購買積分,再用積分在APP內購買商品刷銷量,承諾高額返利且本金退還。洪同學嘗試轉賬500元,幾分鐘后收到550元返款。
嘗到甜頭的洪同學隨即再轉500元做任務。然而,10分鐘后,“派單員”告知其操作失誤導致數據異常,必須完成一個金額更大的三連單任務才能一并返款提現。洪同學按指示又轉賬3萬元。完成任務后,對方又稱其賬戶被系統凍結,需再繳納一筆解凍金才能提現。此時洪同學才驚覺被騙,急忙報警。
避坑錦囊:刷單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組織或參與均屬違法;任何要求墊資的兼職都是詐騙,“先墊錢后返利”的模式是詐騙的典型特征;切勿輕信輕松賺大錢的廣告,保護好自己的銀行卡、支付賬戶等個人信息。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