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7月了,美債的雷怎么不爆了?
前段時間,整個財經圈都在瘋傳一個史詩級災難片的預告。6月,天雷滾滾6.6萬億美債到期,全球金融市場原地爆炸,那氛圍渲染得跟世界末日似的,搞得不少小伙伴天天盯著日歷,手里的冰西瓜都不甜了,就等著看山姆大叔家怎么轟的一聲把自己炸成一朵絢爛的蘑菇云。結果呢?
6月就這么平靜地過去了,風平浪靜,鳥語花香。于是乎,另一波聲音立馬占領了高地。看到了吧?我就說美債穩如老狗,危機不存在,都是危言聳聽。甚至還有更離譜的,說什么全靠特朗普的穩定幣拯救了世界,把一個金融問題硬生生掰成了玄幻小說。
如果你真信了,那恭喜你,你剛剛被一場堪稱影帝級別的輿論操盤術給秀了一臉。這根本不是危機預言的失敗,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自黑式洗白大戲。你細品下這操作有多精妙。
第一步,先放出一個極其夸張、一聽就很扯的謠言,比如6.6萬億美債一個月到期,實際上是半年總量被他們乾坤大挪移到了一個月。
第二步,等著這個紙老虎自己破滅。6月1過,啥事兒沒有。
第三步,他們立刻跳出來,攤開手做無辜狀,看罷,謠言不攻自破,美債固若金湯,大家安心沖啦。
這套組合拳下來,直接把一個每個月都在懸崖邊反復橫跳的長期慢性病,偷換概念成了一個某個時間點沒發作,就代表身體健康的假象。高明,實在是高明。這波操作把指鹿為馬玩出了新高度。
所以,別開香檳了,朋友,大戲才剛剛進入中場休息。真正的主角,那頭名為美債的灰犀牛正喘著粗氣在后臺準備下一輪更猛烈的沖撞。忘掉那個6月審判日的劇本吧。美債的真正危險藏在日復一日的拆東墻補西墻里。美國財政部現在就像一個欠了一屁股信用卡債的賭徒,每個月工資還沒發,就得先琢磨怎么還上個月的賬單。它的常規操作就是發新債,還舊債,特別是那些3個月以內的短期國債,滾得比風火輪還快。
數據是不會騙人的。今年6月真正到期的美債規模是2.02萬億美元,這數字已經夠嚇人了,相當于一個月要還掉一個意大利的GDP。而整個上半年累計到期的規模確實超過了6萬億。這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美國財政部每個月都得在金融市場上像個雜技演員一樣,玩著至少1萬多億美元的借新還舊、高難度拋接球。只要市場稍微有點風吹草動,比如流動性緊張,沒人愿意接盤了,或者要求更高的利息,那這個球啪的一下掉在地上,后果就是美債收益率飆升,價格暴跌,緊接著就是銀行、基金乃至全球金融體系的多米諾骨牌崩盤。
更要命的是,在高利率環境下,玩這套無異于在陡峭的雪坡上滾雪球,利滾利,債疊債,雪球越滾越大,利息負擔越來越重,財政赤字徹底失控,這才是美債危機的根源。一個持續流血的傷口遠比任何月度到期量這種噱頭恐怖得多。
所以,美債危機不是一部有固定上映日期的災難片,它是一部永不落幕、劇情越來越刺激的超長連續劇,每一天都是進行時。面對這個越滾越大的債務雪球,病急亂投醫的特朗普政府把目光投向了一個時髦又詭異的解藥——穩定幣。
最近,美國正在熱火朝天地搗鼓一個穩定幣法案。這法案表面上是為了規范加密貨幣市場,但核心條款卻暗藏玄機,它要求穩定幣發行商的儲備金必須是100%的現金或短期美債。翻譯成人話,就是科技圈的各位大佬,你們不是想發自己的Q幣搞金融嗎?可以,但你們收上來的錢必須給我拿去買國債。這招絕了,憑空給短期美債創造了一個龐大且忠誠的接盤俠天團。聽起來是不是像個完美的解決方案?
別急,這碗雞湯里下的全是毒。首先,這必然是飲鴆止渴。穩定幣的商業模式本質是吃利差,它用接近零的成本從用戶那里吸收資金,然后去買高利息的短期美債,躺著賺錢。這意味著這個接盤俠天團的存在高度依賴美聯儲維持高利率。一旦美聯儲頂不住壓力,開始大幅降息,利差沒了,那么這些科技巨頭就會像避瘟神一樣拋售美債。你猜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其次,這事也是養虎為患。穩定幣這套玩法根本沒解決美國政府花錢如流水、財政紀律渙散的根本問題。它只是讓一群私人資本巨頭得以名正言順地趴在美國脆弱的財政身上,一邊吸血套利,一邊給政府喂點續命的血漿。長此以往,只會讓國家的財政命脈被私人資本深度綁定,后患無窮。
在這里,我們必須看到中美路徑的本質區別。中國搞數字人民幣是央行主導主權信用和金融穩定,肥水不流外人田。美國呢,則是給私人資本開綠燈,方便華爾街和硅谷的巨頭們融資圈錢,順便幫政府解決眼下的小麻煩。一個著眼于百年大計,一個專注于短期續命,格局高下立判。
債務壓力山大,特朗普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逼迫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放水上。他的邏輯簡單粗暴。鮑威爾,趕緊把利息給我打下來,不然我的債要還不起了。為此,他不惜公開炮轟鮑威爾,甚至在6月25日放出風聲說已經在物色新的美聯儲主席人選了。這簡直就是一出活脫脫的白宮宮斗戲,主角就是這位想把印鈔機當自家打印機用的暴躁總統。
然而,現實證明他想多了,美聯儲可不是白宮的下屬部門。從法律上講,美聯儲是個結構獨特的準私人實體,其主席除非有法定理由,否則總統無權罷免。更重要的是,貨幣政策不是主席一個人說了算,而是由19名委員組成的票委天團集體決策。這里面水深,盤根錯節的資本利益,豈是總統一人能隨意拿捏的。
就算特朗普明年如愿換上了自己人,想讓美聯儲無底線印鈔來埋單國債,也得闖過三道鬼門關。
一、資本的博弈。怎么擺平美聯儲背后那些真正的主人——華爾街的金融寡頭們?
二、通脹的幽靈。忘了2021年那場失控的大通脹是怎么來的嗎?就是2020年無限QE印錢的直接后果。再來一次的話,美元的信用恐怕要直接歸零了。
三、制度的鐵籠。那個19人投票的機制本身就是為了防止某個人權力失控而設計的。
所以,這場宮斗戲的結局大概率是特朗普一頓嘴炮輸出,然后發現自己拳頭打在了棉花上。
說了這么多,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美債到底會不會爆?答案是,它沒有一個特定的暴雷日,但它正一步步走向那個被稱為“明斯基時刻”的終點,也就是資產產生的現金流已經無法覆蓋債務的本金和利息,整個龐氏融資的游戲玩不下去,轟然崩塌的那個瞬間。6月的平安無事,只是操盤手們用輿論魔術吹起的一個彩色泡泡。
當穩定幣的毒血被注入,當政治的咆哮在美聯儲門外回響,我們看到的不是危機的解決,而是風險在以一種更復雜、更隱蔽的方式持續疊加和發酵。這場危險的游戲遠未結束,那頭債務的灰犀牛正以每月至少2萬億美元的步伐沉重而堅定地向美國奔去。它不看日歷,只看時辰,千萬別再相信那些一鍵脫險的童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