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高齡、失能、空巢老人、新手媽媽等特殊群體面臨著居家護理難、來回奔波繁等問題。常州市衛健委針對以往居家護理服務中存在的“人手不足、管理粗放”等問題,推出“常享護理”項目,整合優質醫療資源,配備專業護理人員,建立精細化管理機制,確保服務高效、便捷、貼心,真正實現“足不出戶,享受專業護理”。
“六統一”體系整合資源,打造全域一體化服務網絡
“常享護理”通過整合全市首批10家三級醫院的優質護理資源,通過“六統一”標準,即統一服務平臺、統一項目清單、統一操作規范、統一收費標準、統一質控管理、統一品牌標識,搭建“線上預約 + 線下服務”一體化平臺。
90歲的劉阿婆罹患糖尿病足感染,通過“常享護理”平臺,市一院傷口護理團隊連續15次登門服務,有效控制了感染,終使阿婆的傷口痊愈。“每次上門的護士,動作都很輕柔,多虧了這個平臺,讓我在家也能得到專業的照顧。”如今,她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家人也安心了許多。
在醫療機構入駐的同時,經醫院與平臺聯合考核,累計519名護士通過認證,獲得“互聯網+護理”服務資質。目前,“常享護理”平臺已實現全市覆蓋,服務范圍涵蓋靜脈采血、壓瘡護理、母嬰護理等37個專項,自今年五月份推出以來,已惠及全市638人次,用戶滿意度達99%以上,有效緩解了居家護理難題。
17項制度+22項標準,構筑居家護理服務安全屏障
鄒區狄女士的弟弟腦卒中后居家康復,每個月都需要更換鼻飼的胃管。市中醫醫院護士上門更換胃管,操作熟練,每次置入胃管僅需半分鐘,雖然過程看似簡單,但每次服務都嚴格按照操作標準進行,確保安全無誤。“護士不只更換胃管,還評估我弟弟的康復情況,告訴我們日常護理注意事項,并教會我們中醫穴位、按摩等手法,幫助我弟弟康復,確實讓我們感到更放心、更安心。”狄女士說。
28歲的小張是一位新手媽媽,由于缺乏育兒經驗,在產后護理和新生兒護理方面遇到了不少困難。她通過“常享護理”平臺預約了母嬰護理服務。專業護士上門后,為小張提供了詳細的產后護理指導,包括傷口護理、哺乳姿勢調整等,還為新生兒進行了臍帶護理和黃疸監測。小張感慨地說:“有了‘常享護理’,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焦慮和擔憂,讓我更有信心照顧好自己和寶寶。”
常州制定了《“常享護理”互聯網+護理服務規范》,明確17項管理制度、32項應急預案、6類服務流程及22項護理操作標準,建立了嚴格的監管機制,為居家護理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同時,多部門聯合編制《常州市首批互聯網+護理服務內容及收費標準(2025版)》,建立了公開透明的價格機制,確保服務質量和費用合理。
未來,“常享護理”將進一步依托醫聯體與專科護理聯盟,強化三級醫院的輻射帶動效應,不斷完善“互聯網+護理服務”體系,滿足更多居民多樣化、個性化的居家護理需求,助力健康常州建設。
文/仁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