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娟)夏風拂過的熱浪中,一株株青翠的艾草,正成為鄉村振興的全新希望。 醴陵深處,隆興坳村。當腳步踏入這片艾草蔥蘢的基地,便走進了時光沉淀的氤氳里。近日,湘潭大學學生工作部赴株洲醴陵市楓林鎮暑期社會實踐團踏訪了位于楓林鎮隆興坳村的艾草基地,探索小小艾草賦能鄉村振興的奧秘。
這里是老手藝的“再生之地”。省級非遺傳承人龍新平帶回的祖傳技藝,在這片紅土地扎了根。艾草不再只是田埂邊的野草,而成了驅寒祛濕的“龍艾麒”產品,讓百年智慧在機器化的車間里延續血脈。
圖為艾草制品原材料
這里是村莊的“造血源”。300余畝流轉土地(每畝年租金500元),讓荒坡生出“綠金”。倉庫里陰干三年的陳艾,最終化作電商爆款“三花聚頂”——半年8萬盒的銷量,換來的是掃完村道的大姐能轉身進廠,月收三四千;是五六位村民日日有工開,在家門口就能添補家用。
圖為村民在加工艾草
這里是未來的“農業課堂”。當省師大附中學生搓出第一根艾條,當黨員干部培訓班成員觸摸發酵中的艾絨,古老藥草正以“可聞可見可觸”的方式,把文化種進年輕人的心田。
圖為實踐團成員采訪艾草廠主要負責人
通過采訪,實踐團看到了倉庫里陰干三年的陳艾,聞到了足浴包里的草本香,更從負責人拿起艾草產品的那份篤定與自豪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株扎根紅土地的小小綠草,正以最樸實的生長力,為鄉村振興添上一味帶著溫度的"艾"。不只局限于傳統艾草制品,未來,艾草廠還有著更大的藍圖:擴規模、研新品、邀青年共創,讓艾香飄得更久、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