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手機下單,化肥、地膜等農資就能送到田間地頭。”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倪家營鎮汪家墩村村民王松山一邊在手機上的“倪家營農業智慧交易平臺”買化肥一邊感嘆,足不出戶就能享受農資服務,省時又省力。
在農業轉型中,汪家墩村通過創新村集體公司“農田托管+智慧服務”模式,為農戶提供從種到收的全程托管服務,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更通過集約化經營顯著提升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
過去的汪家墩村,集體經濟薄弱、產業結構單一。土地碎片化、經營小型化、服務分散化以及勞動力老齡化等問題突出。“小塊地整合成一大塊,用上新型農機具,省工省力還增產,去年玉米畝產提高了200多斤,收入增加了近5000元。”汪家墩村村民李生國說。
2020年,汪家墩村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1.2萬畝分散的“補丁田”“巴掌地”被整合改造為集中連片、設施配套的現代化良田。土地整合后,汪家墩村以集資入股方式,成立了汪家墩社會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并設立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面向農民提供農資“統購”、田間服務“統管”、農產品“統銷”服務。
同時,依托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搭建智慧交易平臺,結合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模式,按照“農戶點單、公司派單、合作社接單”的三單共富做法,提供農資供應、畜禽交易、果蔬交易等“一攬子”“保姆式”服務。
倪家營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梁鑫告訴記者,目前,汪家墩村集體公司已與5家農資企業建立合作,取得3個品牌的區域獨家代理權。通過規模化運營,農資采購成本降低15%,農機作業效率提高30%,真正實現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
“我們以村‘兩委’的組織優勢取得的決策權和定價權,幫助農民降成本、控風險,促進農業多環節增效、農民多渠道增收,促使各類農作物畝均節本增效600元左右。”汪家墩村黨總支副書記安玉貴說,一系列改革舉措同向發力,產業“小、散、弱”瓶頸問題得以破解,2024年汪家墩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了100萬元,實現了土地升值、農民獲利、集體增收、產業發展的“四贏”目標。(經濟日報記者 趙 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