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青(沃德研究院研究員)
6月29日,我海關總署宣布即日起恢復部分日本水產品進口,福島縣、宮城縣、東京都等10個都縣除外。這是自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向海洋排放核廢水以來,我時隔近兩年恢復進口日本水產品。
面對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在停止進口期間,日本上下較為緊張和慌亂,日本政府多次請求我恢復進口。在我嚴正要求下,日本國內緊急進行調整,于今年5月雙方就恢復進口日本水產品的必要條件達成協議。
按照規定,已暫停進口的日本水產品生產企業應當重新申請在華注冊,獲得注冊之日起生產的水產品方可輸華。在進行申報時,還需要提交日本官方出具的衛生證書、放射性物質檢測合格證明和產區證明。
為最大程度保障食品安全,我海關總署還宣布,將對日本水產品實施嚴格監管,強調“一旦發現不符合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或日方未能有效履行官方監管責任,將及時采取措施,切實保護我國民眾的健康安全”。
我正式允許進口水產品,可以說是日本方面天天翹首以盼的大事。然而,這當中,個別日本媒體顯露出小家子氣。
《日本經濟新聞》近日發布題為“日本水產品對中國出口還能回到從前嗎?”的報道,“中國已決定放寬對日本水產品的進口限制,日本的水產業界對此給予積極評價”,聲稱日本全國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認為“這是一個重大進步”,日本九州的出口商及海參行業人士對恢復交易充滿期待,但同時又強調“日本漁民的反應則較為冷淡”。
《日本經濟新聞》給出的理由是,在我停止進口期間,日本漁民已經找到新的出口渠道,目前水產品“幾乎已經售罄,對中國(出口)已經有點怕了”。
日本北海學園大學的濱田武士教授稱,能夠恢復對中國出口本身是個好消息,但“(中國)停止進口期間(日本)水產品市場的結構發生了巨大改變。即使貿易恢復,原有的交易渠道并不會馬上得以建立”。
日本更有人士擔心我恢復進口后,日本國內吃不到魚。日本某漁業組織山田會長稱,通過出口獲利固然是產業發展中的重要選擇,但天然魚類很難像工業品一樣有計劃的增產,在日本的漁民和魚類數量減少的情況下,“作為零售業,我們擔心中國這個巨大的胃口加入后,日本消費者會買不到”。
看到日本國內這種復雜的反應,我們真不知要感嘆,他們怎么心理這么糾結呢。不進口他們的水產品,他們政府帶著求著中方進口,現在恢復進口了,他們的媒體和漁民竟然還有些不領情。
真不知將來有一天我有關部門檢測出水產品不合格甚至再度停止進口后,日本國內會不會再次哀聲一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