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特朗普在白宮公開演講中難掩激動,宣稱美國已于6月25日與中國簽署貿易協議,其中中國承諾加速對美出口稀土,美國則相應取消一系列對華限制措施。這一消息迅速引發國際輿論關注,畢竟在特朗普政府推行對等關稅政策以來,除與英國達成“面子協議”外,其對外關稅談判進展寥寥,而距其設定的7月9日關稅戰“大限”已不足兩周。
從美方表述來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對特朗普的說法予以確認,強調協議整合了日內瓦貿易談判的條款,中國同意向美供應廣泛用于風力渦輪機、噴氣式飛機等領域的稀土,且只要中方加速稀土出口,美方就會撤銷貿易反制裁措施。這番表態背后,是美國企業對中國稀土的迫切需求。正如《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紀思道所言,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全球掌控力超過九成,而稀土對美國工業和軍工生產至關重要,一架F-35戰機需耗用410公斤稀土材料,一艘潛艇的稀土消耗量更超4噸,美國在稀土問題上已切實感受到被“卡脖子”的壓力。
然而,中方對此事的回應則呈現出不同的表述基調。6月27日,商務部發言人表示,經批準,中美雙方進一步確認了框架細節,中方將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申請,美方相應取消一系列限制性措施。這一回應與特朗普“簽署協議”“達成好幾項交易”的說法存在明顯差異,凸顯出中方在稀土出口問題上“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原則性,而非美方所暗示的“開綠燈”式合作。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也強調,希望美方與中方一道,落實兩國元首通話共識,發揮經貿磋商機制作用,通過對話增進共識。
事實上,中美在經貿領域的互動并非突然加速。早在6月11日,特朗普就曾透露中美新貿易協議已準備就緒,等待最終批準。而在倫敦會談后,雙方團隊一直保持密切溝通,此次關于稀土出口與取消限制的安排,可視為日內瓦經貿會談共識及磋商機制啟動后的執行層面細化。值得注意的是,美方近期也有松動信號,路透社爆料稱美國商務部已通知本國出口商,此前受管制的乙烷物資可裝船輸華,盡管到岸后仍需等候卸船許可,但這被英媒視為美方出口限制松動的明確信號。
特朗普為何如此急于高調宣布這一進展?除了美國對穩定稀土供應的迫切需求外,時間節點的特殊性不容忽視。距其所謂的“解放日”關稅戰大限不到兩周,而美國在對外關稅談判中成果有限,僅與英國簽約的現狀讓其急需展示“成績單”。特朗普在白宮強調貿易談判團隊加班加點,并以中美協議為例造勢,顯然是想通過與中國達成協議來營造談判進展順利的形象,進而對其他貿易伙伴施壓。
但需明確的是,中方在經貿問題上的立場始終堅定。中國最高領導人多次強調,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單邊主義注定傷人害己,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才是時代潮流。此次商務部回應中“依法審批”的表述,正是中方在維護自身合理權益基礎上開展合作的體現,而非對美方要求的無原則妥協。正如管姚所言,中方以實力與戰略定力占據國際道義制高點,此次中美在經貿磋商中的互動,很大程度上是中方堅決斗爭的結果。
從國際層面看,美國對外關稅談判整體進展艱難。加拿大總理卡尼已警告,若美國繼續加征鋼鋁關稅,加方將在7月底反制;歐盟也表示若不能如期達成協議將堅決反制。彭博社指出,特朗普政府混亂的關稅政策及臨時加碼的做法,讓諸多國家對簽署協議持謹慎態度。在此背景下,中美就稀土等問題達成的框架細節落實,雖被美方高調宣揚,但中方的回應已清晰表明,合作需建立在依法依規、對等互利的基礎上,而非美方單方面期待的“勝利”。
當前,距7月9日關稅談判期限日益臨近,特朗普政府能否與其他國家如期達成協議仍存變數。但無論美方如何造勢,中方在經貿問題上的原則與立場始終明確:對話協商是解決分歧的唯一正道,而合作必須基于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此次中美在稀土貿易問題上的互動,正是這一原則的生動體現,也為國際社會看待中美經貿關系走向提供了重要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