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奧樂齊,實名添加微信lihua759321進群
市場一般認為,奧樂齊(ALDI)在中國零售市場所要構建出的護城河是“價廉”——中等品質商品低價賣這件事,不容易做,有門檻。
它需要品控、驗廠與商品設計能力;需要有優質供應商的篩選,及提升現有供應商研發水平、買斷供應鏈并建立長期合作的能力;還需要有商品與渠道的推廣能力;只有具備這些能力,才能開發出屬于自己的優勢產品與性價比。
《商業觀察家》最近再次看了奧樂齊中國門店運營,我們發現,在這“老生常談”的傳統優勢外,奧樂齊于中國市場的一大亮點,其實是它的中國本土化做得相對不錯,核心內容主要有兩塊:1、市集化生鮮表達與豐富即食商品開發與供給。2、數字化能力落地。
對于一家進入中國僅6年(自中國首店開業)時間的外資零售品牌來講,能快速落地本地化供應鏈,并跟上中國的“數字化節奏”,這其實是不容易的。
一
菜場升級
由于中國社區菜市場的攤位費越來越貴,尤其是在高線市場,高租金之下,菜市場的售價現在不便宜了,同質化則越來越明顯,加上賣菜人群的老齡化,社區超市連鎖發展空間由此出現。
這也給了做社區折扣模式小業態的奧樂齊,一個連鎖發展機會。
實際上,不僅奧樂齊,在一線城市,像北京這樣的城市,也出現了很多中小品牌的社區超市連鎖,它們的客流與生意也都很不錯。
奧樂齊在這個過程中,則做出了自身的價值。它把“菜場升級”這件事做得很不錯。無論是本地化生鮮供應鏈的搭建,還是門店現場運營,還是生鮮加工商品開發,都提升菜場品質。
具體來講,生鮮品類,奧樂齊做的方向就是市集化表達,可以說是在對標社區菜市場,做社區菜市場的升級,從中來找連鎖化發展機會。
奧樂齊門店的動線,及空間布局,就是借鑒社區菜市場的“長條型”動線與空間布局,通道寬度跟菜市場都類似,力圖“還原”出菜場、市集的“游逛”體驗與“新鮮度”滿足。
區別在于,菜市場“長條型”通道兩旁的“售賣形式”是一個個有人值守的攤位式、“柜臺式”的售賣形態;奧樂齊則是無人化、自助式、預包裝化、周轉框開架式、工業化標準份的售賣形態。
而相比社區菜市場,奧樂齊做出的提升則在于:裝修升級了、衛生管理升級了、氣味管理升級了、購物環境更舒適了、源頭直采能力升級了(社區菜場很多還是從本地批發市場采購)、包裝規格變大了(客單價提升了)、生鮮包裝化標準化售賣了(標準化支撐規模化發展,菜市場商品不標準,都是小攤小販售賣)、商品有更明晰的精選化品控標準了,以及整個生鮮流通工業化了,機器代替部分人力,部分解決了菜市場賣菜人群老齡化的問題。
在生鮮品項豐富度層面,奧樂齊的生鮮其實做得比較豐富。社區菜市場有的品項,它不缺,各個小分類,它都有。同時,奧樂齊也能做出一些社區菜市場沒有的品項,比如一些進口品項。
在奧樂齊的門店,蔬果SKU就有230-250支左右,冷鮮肉品SKU有70支左右(白豬、黑豬、牛、禽類,不含凍品),冷鮮水產SKU20支左右,蛋品8支左右,冷鮮中式面點SKU都有23支左右。而凍品,奧樂齊單店單橫式冷柜都有12條。
各個品類,奧樂齊都做出了一定的品質感與差異,比如牛肉,奧樂齊也想通過進口牛肉來做差異化(豬肉、禽類則比較難做出差異化來表現價格力),進而通過品質感的表現,奧樂齊相對來講,它對年輕客流的吸引力會更好。(豆制品可能相對更差一點,因為上海有清美食品,豆制品做得很強勢,很多上海消費者只認清美的豆制品。)
所以,生鮮品類其實能集中看出奧樂齊的中國本地化落地水平,在這一塊,奧樂齊還是做得不錯的,本地化的供應鏈已經搭建出來了,不少品類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并形成了中國奧樂齊的一些獨特特征——可能全球的奧樂齊,在生鮮品類經營上,都沒有中國奧樂齊做得這么豐富,能這么好“還原”出市集的購物體驗。
二
即食
奧樂齊剛進入中國,就“篤定”了一件事——在中國做超市,如果不做生鮮與即食,不可能做出差異化。
生鮮之外,奧樂齊的另一個重點就是即食。
烘焙(現烤)、生鮮加工、熟食等,就社區業態來講,奧樂齊整體做得也比較豐富,SKU達到了200支左右。
跟奧樂齊剛進入中國時的差別可能在于,現在的奧樂齊有更多基于本地口味、中國地方特色口味的即食商品開發,也就是說更接地氣了,即食商品更具有中國特色了,或者說即食供應鏈本地化落地做得更好了。但依然保留了一些西式特征與SKU,如果奧樂齊的熟食完全是走中國的傳統品類模式,那基本上可能也做不出太多差異化與個性化。
烘焙品類,奧樂齊的目標應該還是沒變,就是要通過烘焙做出差異化,同時,也要賽過社區街邊面包店。
剛進入中國,奧樂齊門店是沒有現烤區與電烤箱的——電烤箱對電的要求很高,上這樣的設備,日常運營成本肯定會增加。但是后續,奧樂齊就加了電烤箱,這使得奧樂齊烘焙區面積擴大了近一倍,進而支撐了奧樂齊面包想要把面包店“比下去”的策略——奧樂齊的面包要做到比面包店更便宜,還要一樣好吃,或者要更好吃。
城市社區商圈的面包店通常都是小鋪面,租金不便宜,因為鋪面小,損耗也高,所以面包店的毛利是很高的。奧樂齊烘焙區,有可能做出性價比優勢,進而表現出折扣業態的價格力。
日配品類,奧樂齊給點面積也比較大,做的也比較豐富,由于消費者對日配品類的鮮度等品質要求越來越高,日配品類當下也具有越來越大的引流能力。
同時,奧樂齊也敢于推廣一些趨勢品、潮流品。
比如,果汁品類,奧樂齊也在推HPP工藝產品,相比NFC工藝,HPP工藝是果汁業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它的好處是:低溫高壓、保證了營養成本,更重要的是,HPP產品線會更加寬。
但HPP前期可能也存在不成熟與要“爬坡”的情況,因此,需要零售商敢于嘗試、敢于推廣。
包裝食品,奧樂齊當下跟各大零售品牌一樣,在追求干凈配料表。
非食品類,奧樂齊SKU不多,精選能力比較強,以自有品牌為主打,奧樂齊的自有品牌能把價格做得很低,這體現了奧樂齊的買手能力。
三
空間
奧樂齊門店的空間布局,比較緊湊,比較合理。
生鮮+即食的面積,目測看,占到了門店面積的三分之二,非食品類就幾排貨架,整個門店都是以生鮮、即食、食品經營為主。
奧樂齊是一家生鮮食品超市。它的空間都是基于生鮮食品的
奧樂齊的收銀,以自助收銀為主。這有助于節省人工——社區業態的第一大成本項是人力成本。
同時,這可能也體現了奧樂齊的用戶定位。
年輕人更喜歡、更接受自助收銀方式結賬。
過去,在一些主要服務中老年客群的超市品牌中,它們設置的自助收銀區,中老年客群都不愿意用,而寧愿排隊人工收銀結賬。出現的一個現象就是:人工收銀排長隊,自助收銀區卻沒什么人用。
但是現在一些主要服務年輕客流的超市品牌門店中,比如鮮風生活,你會發現反過來了,人工收銀通道反而沒有多少人結賬,有時甚至是空的。年輕人則都是直接奔向自助收銀區去結賬。
所以,年輕客流比重大不大也直接關系到用工成本,還關系到盜損貨損成本——在中國,年輕人一般不“偷盜”,用自助收銀的“盜損”風險由此也比較低,這對于社區業態的成本模型,其實也比較重要。
社區業態由于是做小業態,不太可能像大店那樣去投資很多防盜損設備。過去,“盜損”成本可能會占到社區業態利潤率1-2個點左右。
四
數字化
奧樂齊的全渠道做得不錯,它現在的線上到家訂單能占到總單量的30%左右,比絕大多數中國區域超市零售商的線上訂單占比,都要高10個點以上。
這可能跟奧樂齊的用戶定位有關,奧樂齊可能想做更年輕一點的客群,年輕人會更接受西方生活方式,與更愿意嘗試西方的食品。
而線上的用戶群則都比較年輕。所以,奧樂齊從一開始就決心做線上,它們認為線上用戶市場是增量市場。
除了線上到家,奧樂齊還做線上社群,它的社群也開展得不錯,每周搞社群抽獎。
而基于全渠道線上數字化運營,這也為奧樂齊帶來兩個領域方向價值。
一是,會員價值。有線上全渠道的觸點與運營,就能增加顧客的消費與互動頻次,而頻次帶來會員粘性。
二是,數字供應鏈價值。基于用戶端的數字化可以更精準指導后端選品、商品開發、訂貨、供需匹配與控損。
數字化能力強的零售商,它的供應鏈就有可能從“現售”模型變成“預售”模型——通過數字化就能提前精準預估出需求,而預售的流通效率一定會比現售高。
可以這么說,在外資零售品牌中,奧樂齊與沃爾瑪都算跟上了中國數字化發展節奏的零售品牌,在數字化能力一塊是超過絕大多數本土超市零售商的品牌。
商業觀察家
本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