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實測溫度與體感溫差達10度!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氣象站顯示35度,走在街上卻像進了蒸籠。為啥會這樣?
濕度每增加10%,體感溫度就飆升3度。老舊小區成了重災區。
通風差、綠化少,溫度比新小區能高出5度不止。熱射病急救案例比去年翻了一番。
醫生說高溫高濕天氣里,人體散熱效率直接腰斬。
未來三天副熱帶高壓持續發力。長江流域體感溫度將突破45度,局部地區可能刷新歷史記錄。農諺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今年這蒸煮模式來得比往年都早。空調負荷創下新高。
電網公司緊急啟動有序用電方案,建議大家把溫度調到26度以上。建筑外墻溫度實測68度!專家建議給西曬墻面加裝隔熱層,成本比電費劃算多了。
高溫津貼該不該漲?戶外工作者每天要在烈日下暴曬8小時,現行標準明顯不夠看。熱得狠了狠了,連柏油馬路都曬化了。
市政部門正在給主要干道灑水降溫。體感溫度預警系統即將上線。
以后手機能實時推送所在位置的酷熱指數。
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去年這時候才35度,今年直接奔著45度去了。
老人孩子要特別注意。
社區衛生中心已經開辟了24小時防暑急救綠色通道。高溫假該不該全國推廣?
有企業試點錯峰上班,員工中暑率下降70%。
為啥城里比鄉下熱?
混凝土建筑白天吸熱晚上放熱,形成惡性循環。未來一周沒有明顯降雨。
氣象臺建議早晚澆水要澆透,中午千萬別澆花。
熱浪來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從2015年到2025年,夏季平均氣溫每年上升0.3度。
防空洞開放納涼了!
帶著老人孩子去避暑的,記得保持安全距離。高溫補貼發放存在漏洞。
不少環衛工人反映從來沒領到過這筆錢。極端天氣考驗城市治理能力。
有的地方行道樹蔭覆蓋率還不到20%。熱得睡不著怎么辦?
醫生建議睡前用溫水擦身,比沖涼水澡更管用。電力工人正在24小時搶修。
用電高峰時段,請盡量錯開使用大功率電器。高溫導致蔬菜價格波動。
本地葉菜產量減少30%,建議多儲備耐儲存蔬菜。
這天氣,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隨身帶瓶淡鹽水比喝飲料更解渴。熱射病不是普通中暑。
出現頭暈嘔吐癥狀要立即就醫,耽誤不得。
建筑工地調整作業時間了。現在都是凌晨四點開工,上午十點就收工。游泳池像下餃子一樣擠。
衛生部門提醒要選擇正規場所,小心紅眼病。
高溫天氣還要持續多久?至少未來十天都沒有明顯降溫跡象。你家空調清洗了嗎?
濾網積灰會影響制冷效果,還容易滋生細菌。
熱得狠了狠了,連知了都不叫了。動物比人類更敏感,早就躲陰涼去了。
防暑降溫費能不能抵個稅?
這事兒得趕緊提上議事日程。
高溫下的勞動者值得尊重。下次見到環衛工人,不妨遞瓶冰水。極端天氣越來越常見。
是時候重新思考我們的生活方式了。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具體防暑措施請咨詢專業人士。天氣數據以氣象部門最新發布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