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穹頂”籠罩歐美,多國創高溫紀錄
在歐洲,由于“熱穹頂(heat dome)”籠罩,英國、法國和西班牙等國均遭遇了異常六月熱浪。
據英國氣象局數據,英國6月份創下英格蘭地區有記錄以來最熱月份,為1884年以來英國第二熱的6月。英國氣象局說,英國多地達到今年以來的最高溫度,熱浪正在到來,未來幾日氣溫還將不斷升高。7月1日,英國倫敦創下了34.7°C的年內最高溫度。
法國氣象局介紹,本輪熱浪自6月19日以來席卷法國。7月1日是這輪熱浪中最熱的一天,法國全國多地最高氣溫達到38至40攝氏度,局部地區達41攝氏度,有16個省份發布熱浪紅色警戒,68個省份發布熱浪橙色警戒。教育系統已陷入半癱瘓狀態,全法超過1350所學校停課。
法國電力公司已于6月29日晚關閉南部的戈爾費什核電站,以防作為反應堆冷卻水來源的加龍河河水過熱。法國氣候部長阿涅斯·帕尼爾·呂納謝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法國已有2人因熱浪直接死亡,300多人接受緊急救助。
西班牙塞維利亞室外溫度計顯示47℃高溫
除此之外,西班牙近日遭遇今年首輪強熱浪侵襲。西班牙巴塞羅那6月平均氣溫達26°C,創下110多年來新高,伊比利亞半島部分地區氣溫甚至飆升至43°C。據西班牙國家衛生部門統計,僅今年6月,高溫已造成該國超過300人死亡,其中已有約260例被確認與中暑、熱射病等高溫直接相關。
葡萄牙埃武拉6月曾出現46.6°C高溫。意大利也于上周日爆發多起野火,熾熱高溫疊加強風導致火勢迅速擴散。7月2日,意大利有18個城市進入紅色預警狀態,撒丁島(Sardinia)據報有兩名年過60歲的男子在海灘上疑因中暑喪命。
在太平洋的另一邊,美國的東部和中部各州在過去一周同樣被“熱穹頂”所籠罩,部分地區氣溫甚至超過40攝氏度。曼哈頓氣溫達到37攝氏度,肯尼迪機場更是高達38.9攝氏度。
賓夕法尼亞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教授Michael Mann表示,歐洲和北美的“雙熱穹頂”現象“隨著我們繼續加熱地球,很可能變得更加常見”。
6月30日北美洲溫度概況
中日韓同時遭受高溫炙烤
不僅是歐美,新一輪熱浪正“烤”驗著整個北半球,包括位于較高緯度的國家。
日本氣象廳7月1日說,受盤旋在日本列島上空的暖氣團和全球變暖影響,該國經歷了自1898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該國6月的平均氣溫比基準值高2.34攝氏度,超過了2020年創下的紀錄,當時的氣溫比基準值高1.43攝氏度。日本氣象廳同時表示,今夏日本全國將迎來長時間的酷暑天氣,預計高溫天氣將持續到9月。
7月2日上午,日本多地出現35°C以上的高溫,福岡久留米截至下午4時,最高溫已飆到37.6°C。當日有15個縣發布中暑警戒警報,光東京到下午3時已有32人中暑送醫。
韓國氣象廳6月30日中午針對首爾全域發布今年首個高溫一級預警。該預警的發布標準為最高體感溫度在35攝氏度以上的天氣持續兩天以上,或因高溫天氣可能會在廣大地區造成重大損失。
受高溫天氣影響,到目前為止,韓國中暑等與高溫相關的患者人數為470人,較去年同期增加約兩成。高溫天氣下,韓國蔬菜價格也明顯上漲。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昨天每公斤菠菜的零售價格為9740韓元(約合人民幣51元),較上個月同期大幅上漲超四成。
全國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圖
中國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中國氣象局則于7月2日18時聯合發布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并于次日連續發布了第二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中央氣象臺7月4日6時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稱,預計華北南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大部、四川東部、重慶、華南北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
在這次高溫過程中,中東部多地或將遭遇同期罕見的高溫。大城市中,濟南、鄭州、武漢、南京、南昌等地今后6至7天或高溫全勤,杭州7月6日最高氣溫或達40℃,可能打破當地最早40℃紀錄。
全球變暖放大“熱穹頂”效應
目前,氣候科學家已經發出嚴峻警告:歐洲變暖速度已達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極端熱浪頻率顯著增加。根據歐洲環境署的評估,到2050年,歐洲的氣溫預計將比工業化前水平至少升高3攝氏度。
針對本輪北半球高溫天氣,多國專家將其歸因為“熱穹頂”效應。“熱穹頂”是一種自然現象,指高層大氣熱高壓在一段時間內停滯不動,高壓與附近低壓之間的大氣環流像個罩子一樣把熱空氣蓋在熱浪發生區域,同時阻止冷空氣進入,使“熱穹頂”里的溫度越來越高,從而引發熱浪或超級熱浪事件。全球變暖進一步放大了“熱穹頂”效應帶來的影響。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科學家尤利恩·尼古拉表示,今年高溫天氣發生得較早,這反映出一個更廣泛的趨勢:隨著全球變暖,高溫季節提前開始,熱浪也更早出現。
英國雷丁大學氣候專家理查德·艾倫也認為,氣候變化加劇了這些天氣模式,因此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依然是減少極端天氣事件的關鍵。
“熱穹頂”效應
賓夕法尼亞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教授Michael Mann及其同事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的研究發現,環繞地球的高速氣流帶(急流)中的波動放大現象,導致大氣阻塞事件顯著增加,從而引發熱浪、野火和洪水。這種被稱為“準共振放大”的現象,會使高、低壓天氣系統在某一區域停滯更長時間。
面對日益頻繁的極端高溫事件,全球變暖的大趨勢仍在繼續,未來高溫肆虐或成常態。利茲大學氣候動力學教授阿曼達·梅科克(Amanda Maycock) 說:“我們現在預計,溫度紀錄將經常被打破,打破的幅度不是很小,而是很大。我們必須提醒自己,這是不正常的。氣候變化就在我們眼前。”
半島新聞客戶端綜合整理,素材來源:央視新聞、環球時報、新華社、中國天氣網、中國科學報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