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成都至北京、成都至上海的動臥首發列車正式開行。今晨,動臥已分別抵達北京豐臺站、上海虹橋站。
夜幕之時,列車疾馳。7月2日起,成都至北京、上海的動臥列車開行,夕發朝至。加上今年年初開通的蓉深動臥,成都至三大城市群均有高鐵動臥列車連接。
路途有溫度,經濟有熱度。一條動臥干線,將如何重塑經濟地理和產業版圖?又將如何開啟成都與三大城市群“跨圈并進”新時代?
▲CRH1E-1061臥鋪動車組。
0 1
旅途——
安靜舒適,開放深夜食堂
此次擔當成都至北京、上海等動臥列車為CRH1E型動車組。該車作為全球首款時速250公里的臥鋪動車,動臥的臥鋪均采用包間形式。
▲動臥列車車廂內部 攝影 陶軻。
普通臥鋪為四人間,采用上下鋪;高級軟臥為2人間。一側設置上下鋪,另一側則設有沙發、衣柜。高級軟臥車廂內還有電視可看,并配備裝有一次性牙刷、洗臉巾等在內的洗漱袋,以及一次性拖鞋,為旅客打造“移動旅居空間”。
▲動臥列車車廂內部 攝影 陶軻。
▲動臥列車車廂內部 攝影 陶軻。
此外,車廂連接處附近,還設置了簡單的休息區,該區域內配備了《中國國家地理》《成都街巷志》等報刊。針對動臥列車夜間開行的實際,推出“深夜食堂”服務,夜間運行途中提供冷吃兔、冷吃牛肉、小食盒等美食,還有種類豐富的飲品、預包裝食品等。
0 2
追夢——
提升效率,增強流動
影目科技合伙人張星智碩士畢業于清華大學,如今,他在成都一邊創業,一邊攻讀博士。張星智的公司為成都世運會提供20臺同傳翻譯眼鏡能夠支持40多種語言實時互譯。如今,他帶著這項技術正與北京高校聯合研發下一代產品。
▲四川影目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眼鏡產品。
為了不耽誤白天的工作,他與團隊往往將飛機航班定在夜里。深夜抵達只能犧牲睡眠。昨天起,動臥改變了效率。“今后,我們的研發人員能在列車上休息、遠程連線。清晨從動臥下車,上午就能在實驗室調試設備”。
除了提高效率,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創始人張睿睿還看到了動臥帶來的其他價值。
▲ 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這種‘夕發朝至’的形式對我們與京津冀資源協作特別方便。”因為京津冀地區聚集了全國60%以上的機器人領域重點實驗室和標準組織,是張睿睿必須頻繁對接的資源高地。
每年需往返京蓉數十次的張睿睿告訴記者,這趟動臥每年將為企業家節省十余天的有效工作時間,對科技創新企業具有特殊價值——實質性縮短技術交流的時空距離,更深遠的影響在于人才流動。張睿睿的團隊中超50%成員擁有海外博士學歷,這些人才經常需要在成都的研發中心與北京的學術機構間穿梭。“當高端人才不再為跨區域奔波所累,創新要素才能真正活起來。”
成都博恩思醫學機器人有限公司創始人李耀博士則認為,“‘夕發朝至’動臥是真正的區域融合加速器。”博恩思正在不斷擴展機器人手術的邊界,對李耀而言,這趟動臥具有多重意義。
“是臨床資源整合器”,能更便捷地鏈接頂尖的臨床專家、研究平臺和政策資源,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跨域協同;“還是人才引力倍增器”,這意味著可以吸引更多元化的人才,高效來川、常態往返;“更是資本流動的催化劑”,成都的幸福感和創新活力,加上便捷的交通網絡,讓更多投資人近距離了解成都,了解成都造科技。
▲CRH1E-1061臥鋪動車組。
區域協同發展的大時代,當時空不再成為桎梏,產業要素高效流通,那么更多奮進者將在更廣闊的天地中盡情追夢。
0 3
重塑——
經濟版圖進階到多元協同新階段
每天往來于京蓉、滬蓉、深蓉間的人,不計其數,在這背后,資金、技術、創意、合作,種種鏈條正在串聯延伸,交織其中。各大城市群中,越來越多的知名企業、高校、機構,紛紛將研發基地、實驗室,或西南總部落地到成都。
比如影目科技北上與清華開展長期合作的同時,清華大學早已在成都興隆湖畔落地了校地合作的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從院士到碩博,500余名高端人才在成都搞科研。
▲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
隔壁,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北航創新研究院成都中心等機構也紛紛承擔著研發攻關與產業落地等功能。人才、技術等產業要素在相隔數千里的城市間自由流動。
在成都市經濟發展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宋瑤看來,成渝與三大城市群之間的合作重點,已經從簡單的單向產業轉移承接,全面升級到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資金鏈多元協同的新階段。成渝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大局中均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新形勢、新階段下,各大城市群正以一種嶄新的合作姿態攜手并進。
今年,上海腦虎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彭雷在成都頻頻現身,為在成都建設超級工廠做準備。作為腦機接口頭部企業,腦虎科技的選擇極具風向標意義。
▲上海腦虎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柔性腦機接口產品。
彭雷透露,腦虎科技看重三方面優勢:
# 產業基礎方面
腦機接口處于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的交匯點,成都“三鏈齊備”;
# 臨床能力方面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科研和臨床能力為腦機接口技術的醫學應用提供了重要支持;
# 學術資源方面
四川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的學術資源為技術研發創新提供了動力。
企業、機構的“開疆拓土”,絕非過去傳統制造的外溢。在成都,成渝這片有活力的熱土之上,企業延鏈條、育生態、擴市場,正重塑著產業地理和經濟版圖。
0 4
啟航——
交通提檔提速,合作提質提效
在京蓉、滬蓉動臥開行之前,成都至深圳的動臥列車已經運行了半年時間。這半年里,華為重磅加碼成都,布局華為生態,并在成都首發了兩款鴻蒙電腦,實現了至關重要的突破。
▲5月19日,華為在成都發布兩款首次應用鴻蒙操作系統的個人電腦。
而在年初這趟動臥列車剛開行之時,成都就在粵港澳大灣區舉行過新年首站投資促進系列活動,38個重大產業化項目在深圳簽約,投資總額超265億元。
區域聯動的“協作網”自此更加堅韌。有數據顯示,列車開行后的短短數月內,成渝地區與大灣區的企業合作意向數量增長約30%,資金往來規模提升約20%,技術交流活動頻次增加約25%,區域聯動邁向新高度。
京蓉、滬蓉動臥開行,區域間將織起更大更密的“協作網”。
滬蓉動臥串聯的是經濟意義上的長江經濟帶,將在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之間構建起新通道。早在2021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就提出,加強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極之間聯系,建設綜合性、多通道、立體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軸。如今動臥相連,何嘗不是以交通的提檔,推動合作的提質。
隨著列車啟程,區域協同發展也將駛入新的征程。風呼嘯,心澎湃。星辰之下,疾馳的列車將打開無限可能。
記者:王垚
綜合紅星新聞
編輯:吳蔚、周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