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方兵力損失
第六戰區長官部參謀處作戰參謀張九思在《我所知道的常德會戰》一文中寫道: “在常德會戰中,日軍調動了皖、贛、湘、鄂各路兵力10萬余人,飛機200架,重炮數百門,戰斗異常激烈、殘酷。損耗大,折將多,不僅敵方如此,我方也一樣。椐當時戰報戰況統計: “我空軍恩、芷、衡、白、梁五個基地先后出動轟炸機280架次,投彈3000余枚;驅逐機1467架次,擊敗 了敵機10次助戰;戰斗機175架次,與敵空戰261次,擊落敵機14架,擊傷19架,在地面炸毀12架。在地面戰斗中,我軍打死打傷敵軍第13師團長赤鹿理,第39師團長滋田睞四郎以下4萬余人。我軍傷亡近10萬人,僅余程萬師就戰死近萬名官兵。我軍第150師師長許國璋、暫編第5師師長彭士量、預備第10師師長孫明瑾等均于是役英勇殉國。’”
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白崇禧的回憶錄記載: “敵軍兵力約6個師團及4個偽軍師,共約16萬人,配屬航空兵團,由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指揮。我軍以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指揮12個軍31個師,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指揮4個軍11個師,總兵力21萬人,并飛機百余架。”
“……此后我先后出動轟炸機280架次,驅逐機1467架次,對敵轟炸掃射,使其人馬、物資、船舶及其他軍事設施,均受相當損失。并在空中擊落和毀傷敵機數架,可能擊落14架,擊傷19架,擊毀地面之飛機12架(此為中美空軍之聯合作戰)”。
據國民黨參戰部隊上報死亡數字:第六戰區損失45000人,第九戰區損失15000人,第五戰區損失3000人,三個戰區共喪失60000余人;并有第150師師長許國璋、暫編第5師師長彭士量、預備第10師師長孫明謹等將軍于此役中殉國。
戰役結束之后,據國民黨清掃常德戰場的部隊報告:掩埋57師官兵尸體共5703人,負傷者2000余人,其中中毒者達千人。
日方資料轉引中方資料記載: “有關常德的戰斗,中國方面主要有以下記述:
敵(日本軍)集中飛機及炮兵火力于常德城,向該城猛烈炮擊,致常德全城陷于火海。守備軍特別是第57師在此艱危情形下,仍忠勇奮發,抱與城共存亡之決心,寸土寸血,與敵往復沖殺。
戰斗自外圍之據點,漸至城內之逐屋爭奪,糧彈用罄,城內所余亦不下500人,雖以敵眾我寡,城內所余僅數據點,但愈挫愈銳,苦戰至12月 3日。
余程萬師長南渡德山(德山市對岸)迎接援軍,常德城內留一團長指揮。作最后之苦戰,旋以柴團長陣亡,消息中斷,常德城內即無整然之抵抗,而入敵手。
余師長率200余人已突破江南敵隙,于7日在茅灣(德山西南四公里)與新11師之增援部隊會合,再次加入友軍部隊。
是役戰斗激烈異常,我國空軍以恩施、芷江、衡陽、白市驛(重慶西方)、梁山為基地,集合各種轟炸機及驅逐機約200架,先后出擊261次,使用轟炸機280架次,驅逐機1467架次。
敵總計傷亡第13師團長赤鹿理、第39師團長澄田睞四郎以下,四萬余眾;我方第150師師長許國璋、暫編第5師師長彭士量、預備第10師師長孫明瑾等,亦于是役殉國。
日方資料中的所謂“常德殲滅戰”記載了這次會戰的戰果及損失:
“關于本作戰的戰果及損失,軍在12月29日以電報(呂戰參電第639號,15點發出)形式作了報告及通報,內容如下:
一、軍全殲敵13個師, 即敵第73軍所屬暫編第5師、第15師、第77師。
第10軍所屬第3師、第190師、預備第10師
第44軍所屬第161師、第150師
第99軍所屬第197師、暫編第54師
第100所屬第63師、第19師
第57師(注:時屬74軍)
軍擊滅敵7個師,即敵第79軍所屬第98師、第194師,暫編第6師
第66軍所屬第185師、第199師
第74軍所屬第51師、第58師
軍擊潰敵4個師,即敵第18軍所屬第11師、第18師
第162師(注:時屬44軍)、第13師(注:時屬86軍)
至12月8日止,徹底摧毀了常德附近敵軍事根據地。
三、至12月8日止, 已查明的主要戰果如下:
敵遺棄尸首29503具(其中包括6名師長)
俘虜14025人
繳獲山炮25門,速射炮5門,迫擊炮121門,重機槍179挺,輕機槍441挺,步槍5490支,擲彈筒(槍)302個。
四、我方損失(12月8日調查)(括弧內為其中軍官數)
戰死1274(116)人
負傷2977(216)人
日方這個公諸于世的統計數字,并非那么準確,因為有些或許屬于“軍事機密”,不便如實公布。如第13師團長赤鹿理,第39師團長澄田賺四郎在這次會戰中被擊傷擊斃,就沒有公布;空戰損失也沒有公布;使用毒瓦斯部隊和進行火攻等毒辣手段,以及屠殺中國老百姓的數字,更不敢公布。而對中方數字的公布也并非那么準確,如國民黨第74軍第58師、第51師,第100軍第63師、第19師,以及第10軍所屬3個師根本沒有被殲滅和擊滅,只是有些部隊受了些重創,如第10軍的第190師根本沒有受到什么大的損失,就是預備第10師受到日軍伏擊,到桃花江全師重新集結,也還剩2千多人,并未全軍覆沒。
實際上日軍當時在常德已被弄得疲憊不堪,處境極為難艱。正如日方資料《昭和十七、八(1942、1943)年的中國派遣軍》(下)一文的“結束語”中寫的那樣:“江北、江南及常德等各次作戰,都是第11軍所進行的一系列作戰。如上所述,它們雖然各自有其獨特的目的,但從這些作戰整體上看,第11軍是在受到敵人一百個師嚴重包圍,處境極為困難情況下,為了自存自衛自活,并且為了完成包括四川作戰在內的各項任務而進行作戰的。”
對于這次會戰,余程萬在為《常德守城戰紀實》所寫的序言中,說得很清楚: “民國32年夏,我任74軍副軍長兼57師師長,駐防常德。冬11月初,倭寇集5個師團約10萬余眾之兵力,發動濱湖攻勢。陷澧縣、石門,下安鄉、臨澧,直逼常德。程萬提師8千。奉命固守。自11月18日開始接觸,迄12月3日轉移城郊止。共16個晝夜。其間與敵作街巷爭奪戰者凡9晝夜。敵挾其優勢武器。空炸、炮轟、毒攻,無所不用其極。我以有限人數,血肉之軀。與敵作殊死戰。最后官佐雜兵夫及政工人員以及炮、工、輜、通、擔架、衛生各兵種,亦概編入苦撐惡斗。
迨建筑物及碉堡盡毀,守兵與殘破工事,節節同歸于盡,所固守者僅核心一小地區,猶以僅存少數人槍,有一人使一人,有一槍使一槍,無槍則使刀矛或磚石木棒,與敵人死拼。直至彈盡糧絕,援救無望,始轉移城郊與友軍會合,繼續與敵周旋。當突圍之頃,程萬分當引決,然而隱忍出圍,雖未敢謂為效文信公之‘當死不死’,誠亦‘有所為也’。
黃君潮如作《常德守城戰紀實》。守城前夕,黃君任《新潮日報》副社長,與程萬時相過從。戰事爆發之初,本擬留圍城發行《新潮日報》油印版,嗣以料理該報器材之遷徙,未可如愿。迨戰事甫告結束,黃君復自沅陵返常,對于戰役經過,無異躬親目睹,是以所紀內容翔實而豐富,非若得之道聽途說者可比,洵屬戰時紀實佳作,抗戰史中珍貴之文獻也。原稿余讀一遍,深佩黃君以史家之筆法,生動之描寫,為我死難諸將士英勇事跡,留一鱗半爪于后世。其關于程萬個人所紀之處,則深感慚愧!蓋此次常德之役,固有16晝夜艱苦之戰績,然終轉移城郊,有功虧一簣之憾!且此16晝夜艱苦之戰斗,乃上仰統帥德威之感召,軍長佐公指揮之有方;下賴諸將士忠勇用命,始克勉奏膚功。程萬不過略盡軍人應盡之天責,殊未敢掠美以自居也。”
會戰結束后,重慶中央新聞處魏處長與美國大使館武官鮑尼爾、馬可巖等20余人組成中外記者視察團,偕同新聞電影攝制組來常,拍攝了河淤、德山及城郊保衛戰現場實景,并在東門口將收集的日軍死尸,壘起一座“倭奴墳”,在東門城樓上,砍倒日本太陽旗。升起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滿地紅”,作為光復勝利的記錄。
對于這次會戰,中外評論紛紜:
美國駐華記者愛柏斯坦,于常德光復后隨軍入城的報道說:“當我走進劫后常德的時候,很久很久找不到一個電報局,這一座古老的城鎮,曾經有16萬居民的城市,中國偉大洞庭湖西岸的棉米豐富中心,現在僅存有兩所有屋頂的建筑,那是屬于西班牙的天主教堂,為這次戰爭中碩果僅存的遺物,因為它聳然獨立,于是才能獲得幸免的機會。常德城并不是脆弱的建筑,它有14英寸長的磚頭和大的石塊,現刻不僅是屋頂飛去,就是昔日的磚墻石壁,也只是頹垣廢瓦了,全部戰爭經過了20——16天堅守, 5天被占領,又經3天的苦斗,全城重入中國軍隊之手,所有的毀壞,乃由于相互的炮火攻擊,以及巷戰中自行的破壞和中美飛機輪番轟炸所致。……這次戰爭確為近兩年來中國戰爭最激烈的一次,記者也曾親見過許多中國戰局,如上海、臺兒莊,其蹂躪狀況,亦不足與此相比”。
1943年12月5日湖南《大公報》,曾轉載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發言人對外發表的談話中說: “我忠勇之第57師,鞏固常德,血戰經旬,以血肉之軀,擋敵寇犀利之武器,使我沅水名城,仍然屹如山立,此種壯烈戰績,已成為世界歷史上最光榮之一頁。……‘寧戰死不投降’, ‘城存與存,城亡與亡’,為我國軍人之最高崇尚,此次余師堅守危城,誓死不屈,實足充分表現我國抗戰之偉大精神。”并指出:常德會戰是“武漢會戰后之第一次大會戰”,可與“上海會戰相輝映矣”, “我國軍如能得充分之飛機大炮之接濟,即能驅逐倭寇于我國境之外,此次會戰足以充分證明。”
1943年12月9日,湖南邵陽出版的《中央日報》也報道說:“守軍余師忠勇奮戰,誓死守土,使全體盟國人士為之肅然起敬,從而更增加了對中國軍隊優良素質的認識,提高了中國的國際聲譽和中國戰場的地位。”
1943年12月21日,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何應欽在中樞紀念周上的報告中說,此次常德之捷,益使吾人倍感興奮, “此不特是我軍抗戰精神高度發揚及抗戰力量增強之鐵證,且將為中日戰爭勝負之分野”。
英國《新聞紀事報》論“中國飯碗之戰”的結束語中也說:“外國觀察家咸視常德戰役為中國重要之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