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TOP小編查詢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官網發現,鄒華春已入職復旦大學,擔任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此前,鄒華春任中山大學公衛學院(深圳)教授、博導。
鄒華春教授簡介
鄒華春,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20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2019年被評為廣東省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2022年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第2);2019年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第3);2022年被評為中山大學逸仙學者優秀學者;2022年獲深圳市鵬城孔雀人才 B 類。博士畢業于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主要從事HIV和HPV流行病學、統計方法在傳染病防控中的應用、脆弱人群性健康等領域的研究。主持過國自然優秀青年項目、國自然國際(地區)合作項目等20余項科研項目,總經費超過2000萬元人民幣。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Lancet Global Health、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等學術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200余篇,被引6500余次,單篇最高被引近1400次。擔任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等40余個國際期刊的審稿人,Sexual Health的副主編、BMC Public Health和BMC Infectious Diseases的編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英國癌癥委員會(Cancer Research UK)等雜志和機構的評審專家。
主要科研成績包括:(1)在國際上首次完整地闡述了青少年男男性行為人群HPV的自然史,包括感染率、新發感染率、血清陽轉率和傳播概率,為全球男性的HPV疫苗接種策略制定提供了參考數據,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2)在全球首次發現包皮環切可以有效降低男男性行為人群艾滋病感染率的初步證據,以通訊作者身份在Lancet Global Health發表3篇文章,被WHO發布的《青少年男性人群包皮環切促HIV預防指南(2020版)》和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性傳播疾病診療指南(2021版)》等權威機構發布的相關指南作為重要科學依據引用;(3)闡明了中國男男性行為人群性行為在1940-2010年代的變化趨勢,使用互聯網的中國男男性行為人群的性行為以及HIV/梅毒/HCV感染情況,不同性角色的男男性行為人群HIV感染率的差異,使用手機交友軟件的男男性行為人群的性行為特征和HIV/性病感染狀況,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JAIDS、AIDS & Behavior、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4)通過多中心大數據挖掘,運用中斷時間序列模型,闡明了新冠對中國HIV和其他性病防控主要指標的影響,以及新冠對心理健康和睡眠質量的影響。
以通訊作者身份發表在lancet Global Health、Lancet Reg Health-West Pacific、J Infection、Euro J Psychotraumatology、Sleep Medicine等雜志。
- 在人才頭銜方面
,2020年獲得國自然優青項目,2019年獲得廣東省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項目,2022年獲得中山大學逸仙學者優秀學者。
- 在學術成果方面
,作為主要作者,在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Lancet Infect Dis 、 Lancet Glob Health (3篇)、 EClinicalMed (3篇)、 Lancet Reg Health-West Pac (3篇)、 Nature Communications 、 Nature Aging 等權威期刊發表230余篇論文,其中近5年發表160余篇,最高單篇他引>1400次。研究成果被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權威指南作為重要科學依據引用。
- 在科研項目方面
,最近5年共主持競爭性科研經費超過2000萬元,包括國自然優青項目、國自然國際(地區)合作項目、國自然青年項目、科技部傳染病重大專項子任務、澳大利亞NHMRC資助的ECF項目、福建省高層次醫學團隊項目、深圳市科創委面上項目等。
- 在工作經驗方面
,2010開始先后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工作。2016年5月獲聘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20-2023年擔任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深圳)流行病學教研室負責人。從2021年開始擔任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客座副教授(Adjunct Associate Professor)。
- 在科研獎勵方面
,2022年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10)、2019年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10)。
- 在社會服務方面
,主持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公共衛生應急體系規劃建設項目”,為合作區建立因地制宜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提供參考。獲得了廣東省人民政府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工作辦公室社會事務局的感謝信。
- 在學術職務方面
,擔任Sexual Health雜志Joint Editor、BMC Public Health和BMC Infectious Diseases雜志Associate Editor。
- 在書籍編著方面
,擔任人民衛生出版社《公共衛生英語教程》主編(2024);擔任高等教育出版社《臨床研究案例SPSS實用教程》(2022)編委。
- 在人才培養方面
,指導博士后3人,均已出站。完成指導2名訪問學者。
- 在學生培養方面
,已經指導畢業博士生7名,畢業碩士生17名。目前指導在讀博士生6名,在讀碩士生8名。培養的學生中11人次獲得國家獎學金。
- 在教學事務方面
,教學經驗豐富,曾主講《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公共衛生專業英語》等課程,2016-2023年教學工作量為2500余學時。2016年獲得中山大學共公共衛生學院青年教師授課大賽全英組一等獎。共指導20余本科生完成畢業論文。
編輯、審核:大可
版權聲明:本文由“TOP大學來了”綜合自“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文章轉載只為學術傳播,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