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的博士們
都在研究什么樣的課題
IPPA 2025
Student Showcase
2025年7月2日,世界大學幸福教育與科學聯盟中國代表團繼續參與在布里斯班舉辦的第九屆世界積極心理學大會。今天的焦點,聚集在一場充滿思想碰撞與前沿探索的特別環節——學生研究Showcase與頒獎評審。
本次活動由IPPA大會主辦,聚焦全球博士研究者在積極心理學領域的最新課題。來自世界各地的160多位博士生提交了研究作品,其中12人入圍最終評選。經過上午和下午兩個半天的匯報、答辯與現場問答,最終評選出三位優勝者。清華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系教授、中國積極心理學發起人彭凱平教授,以及國際積極心理學會前任主席、積極情緒理論創始人巴巴拉·費雷德里克森(Barbara Fredrickson)共同擔任總評審。
世界積極心理學大會
01
來自中國的聲音:
潘悅(音譯)的研究
A Voice from China: Pan Yue's Research
令人欣喜的是,最終的優勝者之一,是來自中國吉林的潘悅(音譯)同學。她目前正在墨爾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研究聚焦于中國老年群體幸福感的影響因素,這一課題不僅回應了中國社會老齡化背景下的現實關切,也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
彭教授在點評中表示:“潘悅(音譯)的研究,從文化和社會支持的視角出發,對提升老年人主觀幸福感提出了實證依據,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探索。”
02
多元學科的交匯,
前沿課題的共鳴
The Fusion of Fields and the Pulse of Progress
除了潘悅(音譯)的研究,另兩位獲獎者分別來自:一位澳大利亞建筑師出身的博士生,將積極心理學與建筑設計相結合,探索空間環境對幸福感的影響;一項關于自我慈悲訓練對幸福感提升的效果研究,展示了干預手段的科學有效性。
而其他入圍項目也精彩紛呈,包括:
為何部分青少年不愿尋求專業心理幫助?——研究發現,“關系認同感”可能是重要的阻力來源;
慢性病與主觀幸福的關系——一項整合了200多項研究的系統回顧;
芬蘭國家級心理健康測評機制的分析——盡管被譽為“全球最幸福國家”,芬蘭人依舊存在被忽視的心理困境;
日本學者對企業員工幸福的研究;
音樂對幸福感的影響;
戶外自然教育的干預實驗——孩子每天戶外學習半小時,帶來明顯身心益處。
新一代的研究者,
描繪積極心理學的新面貌
Young Minds, New Visions
正如彭凱平教授在總結中所說:“你可以從這些博士生的研究中看出,他們的興趣非常廣泛,涵蓋從老年人到兒童,從建筑設計到自然教育,從情緒訓練到文化認同,這就是積極心理學的新面貌。”
這些研究者們不僅在用數據和模型揭示幸福的路徑,也在不斷拓寬積極心理學的邊界,讓這一領域越來越貼近我們的真實生活。
世界大學幸福教育與科學聯盟
THE ALLIANCE OF WELL-BEING EDUCATION AND SCIENC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