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吳為)為進一步提升高校市場監管服務水平,筑牢校園安全防線,7月2日,海淀區市場監管局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37所駐區高校成立全區首個駐區高校共建共治共享服務聯盟,通過整合服務資源與監管力量,為首都高校治理體系升級注入新動能。
海淀區市場監管局聯合37所駐區高校成立全區首個駐區高校共建共治共享服務聯盟。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作為校地合作的創新實踐,高校服務聯盟秉持‘大家商量著辦’工作機制,構建了‘1+1+3’的整體設計框架,推動形成與駐區高校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為高校、高校園區及校辦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保障。”海淀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悉,所謂“1+1+3”設計,即制定1個“聯席會商”機制,通過業務培訓和集中座談等形式,聚焦特種設備安全、食品安全、科研成果轉化、創業孵化等領域的共性問題和前瞻性需求,組織聯盟成員各方共商對策、協同發力;搭建1個“信息直通”平臺,建立面向高校的市場監管政策法規、服務舉措、風險預警等信息的常態化、精準化推送機制,確保高校能及時獲取相關信息;設立3個工作組,在聯盟秘書處下設立特種設備安全、食品安全和高質量發展三個工作組,三個工作組分別由區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安全、應急管理及經濟服務相關部門提供業務指導和支持,確保精準匹配高校需求。
“對于高校來說,師生的出行和飲食安全至關重要,聯盟設立的三個服務工作組都是我們特別需要的,能為我們提供更加精準、專業的指導,幫助我們更好地開展各項工作。”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相關負責人表示。
時值高校畢業季,高校服務聯盟首次活動邀請了北京市知識產權局、海淀區人社局的相關專家,現場解讀專利轉化政策與就業扶持措施。活動現場,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作為高校代表,分別就高校特種設備安全、校園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經驗進行了交流分享。
近年來,海淀區持續深化政校合作與產學研協同發展,先后成立了高校反餐飲浪費聯盟和高校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聯盟,此次高校服務聯盟的成立,標志著校地協作從單一服務模式向多元共治跨越深入,通過進一步筑牢校園安全防線,充分激活創新動能,有力推動高校與區域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的協同發展。
活動期間,一場食品安全應急演練拉開了海淀區“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的啟動序幕。據悉,在今年的“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期間,海淀區將通過科普知識進校園、進社區、進商圈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
編輯 白爽
校對 李立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