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光微熹,蜥姐(化名)和金山白(化名)已點亮西峴峰山腳包子鋪的燈火。7點30分,蒸籠掀開的瞬間,白霧裹挾著肉香,順著晨風飄向登山步道,引得早起鍛煉的市民頻頻張望、駐足贊嘆:“這包子噴香!”
“西峰寨”包子鋪藏身西峴峰山腳
蜥姐與金山白是小學同學,三單鄉金航村人。2021年,兩人在西峴峰山腳的金山寺旁開出了“西峰寨”包子鋪。4年來,憑借匠心手藝,這家小店不僅征服了無數登山者的味蕾,更以溫暖的人情味,成為山腳一道獨特的風景。
金山白(左)正在制作紅豆饅頭
01
舌尖上的包子鋪
“西峰寨”包子鋪主打肉包與東北酸菜包,并提供面條、粉干等家常美食。掀開蒸籠,白胖的包子微微顫動,面香四溢。咬開肉包,肉汁瞬間在口腔迸濺,肥瘦相宜的土豬肉搭配蔥花清香,令人回味無窮。
除了周一店休,“西峰寨”包子鋪平均每天售出上百個包子。
咬開包子,滿嘴肉香蔥香
拿肉包搭配店里特制的辣椒醬堪稱一絕。區別于普通辣醬,這里的辣椒醬口感清爽鮮辣,既能提味又不掩蓋包子本味,只需一小勺,便能讓味蕾瞬間蘇醒。
東北酸菜包的餡料是來自哈爾濱的正宗酸菜,搭配五花肉末,酸香爽口,開胃解膩。蜥姐說:“我們自己愛吃東北酸菜,就想把美味分享給大家。”
“西峰寨”包子鋪的南瓜饅頭
除了傳統的包子外,包子鋪還有“隱形菜單”,比如紅豆饅頭、紅糖饅頭、青稞饅頭、甜酒釀、鹽焗雞等。市民吳贏最近在減肥,幾乎每天都要到西峴峰爬山。“每次都會提前在微信上問蜥姐有沒有準備青稞饅頭,這個特別適合減肥期間吃。”吳贏說。
爬完西峴峰來一碗熱乎乎的面條,十分落胃。
店里的牛肉醬同樣小有名氣。牛腱子肉切成骰子大小,在香油中煨至酥爛。86歲的張榮生家住江北街道,為了這口牛肉醬配包子,常讓子女驅車帶他上山。“平時我只能吃一個包子,蘸上這牛肉醬,能吃兩三個。”吃完后,他還要打包牛肉醬回家,“可以搭配面條、米飯一起吃。”
02
不只是一家包子鋪
“西峰寨”包子鋪所在建筑依山傍水,附近綠樹成蔭。除了可以吃早餐,這里也是很多游客納涼避暑、休閑歇腳的好去處。店外的露天平臺下溪水潺潺,常能看到食客、游客、登山者們捧著包子鋪里的玉米,閑話家常,一坐就是幾小時。
食客在包子鋪門口的露天平臺用餐
“這里空氣好,老板娘人也熱情。”常客舟舟(化名)經常帶著孩子來爬山。“孩子特別愛吃這里的包子,我會用‘獎勵一個包子’鼓勵他們堅持登山。”
孩子們坐成一排,埋頭“吸溜”面條。
為了給爬山的游客帶來更好的體驗,店里每天會泡上一壺“六月雪”涼茶,免費供他們解渴。“六月雪清涼解暑,四季皆宜。我希望我們的小店不僅僅是一家小店,還是一個有人情味的避風港。”蜥姐坦言。店里擺放著的竹籃,是由附近村莊一名殘疾老人編織的,她們無償幫老人代為銷售。
店門口的小黑板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更新“金句”
與熱情健談的蜥姐不同,金山白文靜寡言,店門口的小黑板是她的“創作園地”。每隔一段時間,小黑板就會更新。“無法重來的人生,請盡量快樂”“西峰路,深一腳,淺一腳,步步是故事”……一句句暖心話語與畫作,傳遞著她們對生活的熱愛。
眼下,蜥姐正在籌備一年一度的自駕游。“每年夏天我們都會停業1個月出去旅游,今年計劃自駕去山西。”她一邊翻閱筆記本和手機上的攻略,一邊笑著說,“人生嘛,吃得好、玩得好,開心最重要!”
記者丨東陽市融媒體中心 吳意瓊
編輯:傅雯君
二審:董之震
終審:陳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