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高考志愿填報市場,到底有多混亂?
我在社交平臺上尋找被坑過的考生家長時,驚訝地發現,這些吐槽自己被某機構欺騙、“性價比全無”的帖子下,最多的留言,竟然是各種“野雞”志愿填報機構的廣告,以及“大學生”的“現身說法”:“某某學長、學姐幫我填報,靠譜,只收2000—3000元。”后來我了解到,這些多數都是“托”,所謂“學長學姐”就是一幫臨時培訓了三四天的兼職人員,有的甚至完全沒經過培訓。隔著屏幕,家長難以分辨對方的真實身份,甚至很多考生家長信以為真。
“市場現狀是,誰都敢給人報志愿,很多人一到志愿填報季,就能撈一筆是一筆。”多位高考志愿規劃師無奈地說。河南學生小耿告訴我,越接近高考,校門口的志愿填報“一條街”就越熱鬧,在這里,焦慮會被無限放大,看著身邊的家長都在交流“哪家機構更好”,原本想自己填報的人也會動搖。還有機構會給家長展示一本厚厚的宣傳冊,內容包括給學生沖上哪所學校,小耿的媽媽就被此吸引。
據專家估算,良莠不齊的高考志愿填報市場上,真正能根據學生分數、興趣、性格、能力和價值觀,為其匹配適合的志愿組合乃至發展路徑的老師,可能不足10%。一位資深規劃師對我說,要想實現“精準匹配”,出分前至少一對一溝通三次,出分后至少兩次。考慮到志愿填報期只有一周,如此深度的溝通模式,使一位規劃師每年能服務的學生至多20—30位。也因此,對資深規劃師而言,如果在一二線城市生存,“每個學生收費低于1萬元肯定不接”。
對很多家庭來說,這樣的價格可能無法承受。其實,在AI時代,志愿填報沒有那么復雜。目前,包括陽光高考網在內的很多平臺都推出了免費AI填報系統,家長可以先把孩子的分數輸入平臺,系統會自動匹配歷年數據。然后,家長須綜合考慮孩子的興趣、就業等要素,確定大概的專業方向,再利用系統數據二次篩選。針對感興趣的院校,家長可以到高校官網查詢歷年的錄取數據、專業培養方案等信息,確定最終方案。
家長的焦慮,源自想通過“一報定終身”為孩子押注一個確定性的未來。但在當下,開放的心態及對孩子個人志趣的尊重更為重要。
發于2025.7.7總第1194期《中國新聞周刊》雜志
雜志標題:高考志愿填報市場,到底有多亂?
記者:霍思伊
編輯:杜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