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媽
內蒙古赤峰李媽媽,這幾天晚上都睡得不是很好,因為兒子高考了,馬上就要出分了,不知道兒子考得怎么樣,兒子平時的成績都挺好的,模擬考都能考到700分上下,希望兒子能夠穩定的發揮,考上清華或者北大。
在出分的前一天晚上,她耳朵邊隱隱約約傳來鞭炮的聲音就想著是不是出分了,但是她已經睡覺了,也就是沒爬起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在當天晚上她就夢到自己跟兒子一起去查分。
兒子在電腦打開的時候電腦變得很慢,她還著急地說:哎呀,咱家的網絡怎么這么慢?。績鹤虞斶M了準考證號再點擊查詢的時候,她覺得心臟都要緊縮起來了,呼吸都要停止了,網絡有點慢轉了又轉終于分數出來了,她掃了一眼總分714分,當時就非常的開心,跟著兒子跳了起來。
夢中的那個場景她還記得非常的清楚,第2天就剛好是分數出來,她在沒到查分時間的時候,還跟兒子和家人說起了自己做的這個夢,就說昨天晚上很開心,夢到自己兒子考了714分,結果兒子一查分真的是媽媽夢想成真了,兒子的分數就是714分,全省第2名,差點就是狀元了,這樣的一個分數可以說是清華北大都隨便可以上了。
真是有夢想成真的,一個網友就說:我沒有考到714,是怪我媽沒有做夢。
更有一個貴州的網友說:這個我也相信,我兒子中考出分前一天,我也夢到了705分,結果出分真的是705分。
還有一個湖北的網友說:自己女兒高考那一年考完之后去辦了個銀行卡,這張卡的尾數是578,心里面就默念高考分數是578,結果過幾天查分數真的是578。
一個甘肅的網友就說,自己夢到的高考分數和自己的真實分數也只是差兩分,夢還是挺準的。
為什么跟自己親近的人能夠夢到自己的高考分數,而且還跟高考分數是一樣呢?其實在心理學上可能是有4個原因
第1個:潛意識的判斷
作為媽媽在孩子考試期間會非常密切的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也了解孩子平時的學習成績,特別是在高三的時候,可以說幾乎是每隔一兩天就要考一次,孩子還不停地做試卷,大概孩子的學習成績都大差不差了,媽媽也能夠估計孩子考多少分了。
所以在睡夢的時候,大腦會對白天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加工,這種潛意識就可能是以夢境的形式呈現出來。
第2個:壓力和期望的投射
其實高考的時候不僅僅孩子的壓力大,媽媽的壓力也會比較大,會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我們會發現壓力大的時候就容易做夢,其實夢境是大腦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媽媽可能會在夢中將這些抽象的情緒轉為具體的高考成績,滿足內心對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期待。
第3個:記憶的選擇性
我們通常記住那些跟現實相符的夢境,其實每個人晚上都會做夢的,只是說記不記得而已。
比如說媽媽記得到孩子的高考成績,那是因為自己現在天天心心念念的這個成績,而有可能媽媽也有夢到孩子考試成績不太理想的,但媽媽可能會選擇性的忽略記憶,會選擇那些能滿足自己心理的成績。
第4個:大腦的模擬能力
有心理研究發現,人類大腦有強大的模擬能力,長期在高考備考,高壓狀態的媽媽會持續地加工和高考相關的信息,所以晚上會做夢孩子的高考成績。
話題:你有過什么印象深刻的夢境呢?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