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不少家長發現孩子
突然精神萎靡、高燒不退
送到醫院才知是被傳染性極強的
“皰疹俠”——皰疹性咽峽炎襲擊了
這種傳染性疾病近期
在幼兒園和兒童游樂場所傳播迅速
有家長反映“孩子疼得連口水都不敢吞”
什么是皰疹性咽峽炎
如何識別?怎樣護理
7月3日,桂林疾控發布相關推文
為家長們詳細解答
什么是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小兒常見傳染病,多發于夏季(5~8月),6歲以下兒童尤為易感。臨床上多以突發高熱為初始表現,體溫在24h~48h可達峰值,最高可達39℃~41℃,伴頭痛和劇烈的咽部不適。嬰幼兒常出現嘔吐、拒食,甚而發生高熱驚厥。大一點的兒童及成人最常見的表現是劇烈咽痛,四肢肌肉酸痛,厭食乏力等。
主要傳播途徑包括:
-糞-口傳播:接觸患者糞便污染的物品
-呼吸道飛沫:患者咳嗽、打噴嚏時的飛沫
-接觸傳播:接觸患者的皰疹液或被污染的玩具、餐具等物品
該病傳染性極強,發病后第一周傳染性最強,雖然呼吸道排毒一般持續1-3天,但糞便排毒可長達2-3個月!
識別癥狀:
四個階段要知曉
皰疹性咽峽炎的病程通常分為四個階段:
1.潛伏期(3-5天):無任何癥狀,但病毒已在體內大量復制。
2.前驅期(1-2天):突發高熱(38-40℃),可能伴有寒戰,咽喉紅腫,食欲不振。
3.水皰期(2-3天):持續高燒,口腔上腭粘膜出現灰白色小皰疹(直徑約2-4mm),周圍有紅暈。
皰疹性咽峽炎皮疹形狀
圖源:中國疾控中心
4.潰瘍期(3-4天):退燒或低燒,皰疹破潰形成淺潰瘍,孩子因疼痛出現流口水、拒食等現象。
本病具有自限性,病程大約7天,絕大多數患兒預后良好。
皰疹性咽峽炎
與手足口病的區別
雖然兩個病都是由腸道病毒引起,也都伴有發熱出疹的癥狀,但兩者還是有明顯的不同,主要區別點在于:
圖源:中國疾控中心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手足口病患兒早期可先出現皰疹性咽峽炎的癥狀,隨后在掌心、足底、臀部及膝部出現紅色皮疹或皰疹。
手足口病的皮疹形狀及部位
圖源:中國疾控中心
家長們注意:
出現這些癥狀立即就醫
雖然大多數患兒預后良好,但出現以下重癥信號時,務必立即就醫:
- 持續高熱超過3天不退
- 抽搐、意識模糊
- 呼吸困難或心跳加快
- 四肢冰冷、皮膚花斑
雖然皰疹性咽峽炎
起病較急、傳染性強
但絕大多數患兒經科學護理
與對癥治療后預后良好
家長們不必過度緊張
轉發給身邊的家長朋友
讓更多家庭遠離“皰疹俠”的侵襲
資料來源:桂林疾控
值班編輯:檀寧嵐
責任編輯:閆佳佳
值班主編:陽翔
?桂林生活網新媒體
戳這里,關注桂林生活網
“星標”桂林生活網,接收最新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