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日龍
陽光清朗的一天。一大早,我打開微信,瀏覽起朋友圈來,滿屏都是朋友們熱情洋溢的清晨祝福與分享。
翻看有二三十條后,我的眼光落在一位趙姓朋友的內容上。她的這條朋友圈發自早上五點多,上有三張微信對話截圖,她寫下的文案是:“相信我的女兒,終會成人,終會出彩!”
她終于用贊許的口吻說到自己的女兒。
趙姓朋友是生意場上的人,從小工地做起,現在擁有一家近百人的工程公司。她事業有成,感情生活卻頗為不順,早年離異,一個人養育一兒一女。更不幸的是,兒子自小病癱,二十好幾的小伙子了,只能依靠輪椅生活。女兒呢,前幾年初中畢業沒考上高中,職校又不肯去讀,害得母女倆沒少爭執。
一晃幾年過去,女兒只是貓在家里,大部分時間用在照顧哥哥的日常起居。對兒子,趙姓朋友是專門請了保姆的,她哪里愿意就此荒廢了女兒!她仍舊逼迫女兒去找一所職校讀書,好有一技之長,有時氣得急了,也恨不得打女兒幾個巴掌。
女兒不知從哪里來了一股執拗,反正不聽。半年前的一天,母女倆大吵了一架,女兒竟離家出走了。趙姓朋友后悔,打女兒電話不接,發女兒微信不回,難過之余,只好找上我們幾位朋友訴苦,個性一直剛硬的她,說到傷心處忍不了嚶嚶細哭。
我們只好安慰她:“沒事沒事,她也成人了,丟不了的!”
還是我們說準了。這不,趙姓朋友一早發在朋友圈的三張截圖,是母女倆前一夜的對話:
“媽,生日快樂!”“女兒,你在哪?”“媽別擔心我,我在加班。”“你找事做了?”“嗯。”
女兒給母親發了個“666”紅包。“媽,女兒的小心意哈,我有工資了,你收下!”“好的,我的好女兒,媽收下!”
母親轉而給女兒發了個“888”紅包。“恭喜女兒有了工作,媽想你,你也收下媽的心意!”“媽!”“你收下,就當原諒媽!”
女兒收下紅包。“媽,是女兒不好……”“不說這個了女兒,媽愛你!”“媽,我也愛你!我會成為你想要的女兒的!”“嗯,有你這句話,媽值了!”
趙姓朋友的這則朋友圈,我顯然是她一眾朋友中讀得較遲的一個,她這則朋友圈內容的下方,早已有了一大串點贊和留言。在這樣一個早晨,讀到這樣溫情的句子,我們都不禁為趙姓朋友高興。之前的數年十數年,這對母女中的母親是怎么過來的姑且不說,單就這半年,我們都知道她經歷了怎樣的內疚、擔憂、期待和黯然神傷!
對了,忘記給大家說了,女兒不是趙姓朋友親生。當年,趙姓朋友離異,看母親傷心,年幼而懂事的兒子說:“媽,給我抱養一個小妺妹吧,你有兒有女,就不會難過了!”
母親聽了兒子的話,她來到福利院,通過正規手續,把當時僅有四五歲的女兒抱養了回來。
養大了,卻不聽話,做母親的又不敢打,不能讓女兒覺得自己到底還是失了親媽,沒人疼,于是只有急。她實在料想不到的是,這一急又急出個女兒出走的事來,她要有多悔就有多悔。幸好,在自己生日到來的這一天,消失了半年之久的女兒出現了!
女兒顯然是懂得感恩的孩子,她的一時負氣出走,只是在任性的年紀,做了一件天下任性女兒們可能都會做的任性事,她的骨子里其實是深愛著母親的!
窗外,藍天白云,分外清新,近處樹梢有吱吱喳喳小鳥飛來飛去。我們高興地看到,為愛和解,雙向奔赴,母女倆收到屬于自己的最好禮物!
攝影小夫(路開文化)
劉日龍,1965年生,江西贛縣人,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堅持業余創作,以親情散文、小小說見長,作品散見各地報刊,著有個人散文集《永遠的溫馨》(大眾文藝出版社,2010年12月)、詩集《我問自己》(中國文聯出版社,2016年7月),與人合著《一生只做一件事》(光明日報出版社,2017年4月)、《關愛與禮贊》《信仰的力量》《綻放》等紀實專著。
本公眾號文章皆為原創作品,
如需采用,請聯系13870789598
微信號:路開文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