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中國視聽平臺影視人才培養研究報告2025》發布暨影視新銳人才培養研討會在第30屆上海電視節期間舉辦。《報告》指出,集IP供給、創作孵化、技術加持、宣發聯動等要素于一體的平臺生態系統,正構建出“平臺型”的人才培養模式,也使得視聽平臺成為影視人才高質量培養的重要土壤。
為什么平臺能參與影視人才的進階培養?
《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影視產業市場穩定發展,創作生產保持了向上向前的發展勢頭。特別是網絡視聽行業,2024年總收入超過八千億(8079.61億元),同比增長3.65%,處于持續增長態勢。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一級巡視員羅毅在致辭中表示,人才是驅動網絡視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行業的興衰繁榮與人才興盛息息相關。近年來,網絡視聽行業精品佳作不斷涌現,得益于文藝人才隊伍的不斷壯大,新人輩出。沒有人才的沃土,便開不出藝術的花朵,沒有匠心的生根,便結不出精品的碩果。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一級巡視員羅毅
影視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對影視內容品質、創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影視人才的培養不只是高等教育的一項任務,而是跟產業密切關聯。當前人才困境的根源在于高潛力影視人才缺乏系統成長路徑、傳統教育與內容市場脫節,阻礙了影視創作力的進階轉化。所謂進階培養,強調在專業教育之后,有發展潛力的影視人才進入社會系統所面臨的再教育、再發展問題,更注重真實創作場景中的技能磨礪、審美提升與行業融合。
針對這一困境,產業與高校合作的產教融合模式至今已經有了諸多生動實踐。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黨委書記、上海電影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丁友東在會上表示,上海通過高校、政府、業界等多方聯動,不僅構建起了覆蓋全學歷教育的專業培養矩陣,更在實踐中探索出“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協同育人機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影視人才培養的發展路徑。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黨委書記、上海電影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丁友東
值得注意的是,視聽平臺正在新時代影視人才培養體系中進行著角色演進與路徑創新,成為影視人才高質量進階培養的重要土壤。不同于傳統的專業教育以及公司制度的培養,平臺具備的關系連接力、內容匯聚力、技術創新力、資源整合力,可以打破院校教育的“孤島式供給”,形成一種由平臺牽引、內容共創、技術驅動的人才成長進階生態系統。
會上,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曉紅發布了《中國視聽平臺影視人才培養研究報告2025》?!秷蟾妗分赋?,基于平臺的人才進階培養,在這個時代變得尤為重要,至少在于三方面的迫切性:首先是影視文化強國的迫切需要,其次是突破人才成長壁壘的迫切需求,再者是平臺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平臺參與影視人才體系建設,不只是市場驅動的結果,更是技術演進、產業變革與社會使命共同塑造的一種時代責任。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曉紅發布《中國視聽平臺影視人才培養研究報告2025》
基于平臺的人才培養,正在成為一種新范式
《報告》顯示,基于平臺的人才培養,正在成為一種新范式,呈現出四大特征:集約型培育、精品化導向、生態化發展、全球力加持。
一直以來,虎鯨文娛都十分注重對年輕創作者的扶持,會上,優酷副總裁劉燕紅以“培養一代好編劇,與人才共成長”為題發表了主題演講。劉燕紅表示,優秀的創作人才是誕生好故事的源頭活水,也是平臺生存發展的命脈所系,視聽平臺將發揮平臺優勢,通過深化人才培養計劃等舉措,助推新人創作者成長。
優酷副總裁劉燕紅
為了破解創作者“首機會”缺失的痛點,虎鯨文娛推出“春苗編劇計劃”,該計劃涵蓋了春苗創作營、春苗路演、春苗大師班、春苗茶話會等多項行動,從而建立了國內首個集發掘、培養、合作于一體的新人編劇成長項目。依托平臺優勢,通過路演、創作營、大師班、茶話會等多種活動激發青年創作者的創意想法,并助其孵化成劇本,直至拍攝播出。據統計,目前已有294位編劇、38位導演的劇集處女作在優酷上線,實現了閉環式的孵化通道。
優酷副總裁劉燕紅表示:“自去年6月誕生到現在,我們從近千名參與者中發掘出27位新銳編劇,并為25個優質項目發放125萬元創作扶持資金,其中6個項目已經進入開發階段,進度最快的將于年內開機。”據悉,今年“春苗編劇計劃”還將推出新單元“春苗拉力賽”,設置“TA傳奇”“現實深一度”“人生奇遇”“復雜關系”等六大主題,將面向全行業征集策劃,尋找更多優秀內容人。
在以優酷為代表的視聽平臺實踐中,可以看到平臺能夠幫助創作者實現“自我表達”與“市場意識”的深度融合,為創作者提供科技創新表達的條件。近幾年,《邊水往事》導演算,“唐探”系列編劇劉吾駟,原時代光影CEO、制片人王錦等行業頭部創作人紛紛加入虎鯨文娛并成立工作室,從而更精準地把握市場需求,接連推出受到觀眾追捧的精品。
在第30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的評選中,《邊水往事》獲最佳中國電視劇、最佳導演、最佳編?。ǜ木帲?、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多項提名,蔣奇明憑借《邊水往事》斬獲最佳男配角,背后都離不開平臺的支持。
《報告》得出的核心結論,是平臺即生態,人才即核心。視聽平臺作為影視文化培育的土壤,為影視人才的成長與進階打開了新的通道,提供了發展空間。
影視人才的孵化與突圍之路
基于行業對“精品化內容”的長期呼喚,各大視聽平臺在形成一種共識,為潛力人才進入影視行業,共同在探索一種新的道路。本次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和行業代表圍繞“影視人才的孵化與突圍之路”主題進行了探討。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表示,這幾年有大量的青年創作者進入領域,他們的專業化程度、國際化程度以及跟生活的貼近性顯示出了獨特優勢,為這些年的影視創作拓展了很多新的體裁、新的類型、新的樣態,也帶來了新的風格。青年的銳氣為一個正在極具變革的中國影視行業帶來了新的希望。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中國視協電視劇藝術專委會副會長戴清表示,培養一個優秀的創作者需要長期主義精神,要靜待花開,要積極地促進,因為每一代人有他們自己欣賞的故事、喜歡的形式、題材、類型。代際之間的更迭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包括媒介之變。我們可以做的是讓年輕人準備好,帶著他們的熱情,帶著他們的生活感悟,走向世界,讓我們的故事傳播得更遠。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中國視協電視劇藝術專委會副會長戴清
對于青年人才的培養,平臺不僅需要投入資源,更要投入耐心與信念,對有藝術追求、有創新潛力的創作者和項目踐行長期主義陪伴;同時打造活躍的創作者社群、構建多維度的項目評估體系、搭建國際交流橋梁,為有潛力的人才提供全鏈路專業支持。
現場,“春苗編劇計劃”代表嚴維騏、劉安琪,“海納國際青年導演發展計劃”代表陳劍瑩也分享了自己的成長之路。劉安琪表示,對于青年創作者來說,對打磨出的原創想法寄予了很大的期待,但又怕在漫長的開發周期中磨損掉熱情,而春苗編劇計劃給到自己一顆定心丸,這是一個長期計劃而非一次性的比賽。嚴維騏表示,在春苗編劇計劃的幫助下,團隊從最初的想法延伸成了策劃案,去參與路演環節,收到業內資深前輩和評委的建議,拿到扶持基金、對接虎鯨文娛內部的制片人,得以繼續推進項目。
“影視人才的孵化與突圍之路”圓桌論壇
陳劍瑩表示,彼時自己正在創作一部長篇電影,在2022年底接觸到虎鯨文娛集團,受邀加入海納國際青年導演發展計劃,如同進入到行業當中非常好的學堂,通過在優秀前輩的劇組中工作、定期大師課的實踐中成長,對于青年導演非常有幫助。
在談到如何與青年人合作時,虎鯨文娛優象工作室總經理周照中用奇妙來形容,“每個項目的創作歷程都不一樣,都很奇妙,這也是創作過程中最有意思的事情。平臺愿意傾聽青年創作者的想法,給他們機會去大展拳腳。”
虎鯨文娛優象工作室總經理周照中
當前視聽平臺正在積極地探索和推進影視人才進階培養的路徑,深度嵌入到了影視人才成長的過程之中,成為連接內容、觀眾、市場與文化的綜合生態系統。這種轉變可能會深刻地影響未來中國影視創作者的表達姿態、創作質量以及與世界對話的能力。
— THE END —
作者 | 劉翠翠
主編 | 彭侃
執行主編 | 劉翠翠
排版 | 于佳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