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毛主席在同周總理閑聊時問了周總理一個問題,這些年漂泊在外,什么時候才能回家看一看呢?在聽到毛主席的問題后,周總理心里不禁泛起漣漪,從12歲離家以來,自己已經沒有回過家里一次了。那么周總理是如何回答的呢?他為何這么長時間都不回家?
1898年周總理出生于江蘇淮安,從小家境不錯的他就在私塾里學習,之后長大一點的他接觸到新文化思想,并決定投身于革命事業。1917年,剛剛成年的周總理遠赴日本留學,在那里他學習到馬克思主義豐富了自己的學識。
從離開家鄉后,周總理就出現各種新文化運動中,天津學生運動、覺悟社一直到之后逇抗日戰爭、南昌起義、西安事變等,周總里都占據各種主導位置,以至于新中國成立以后他依舊沒有絲毫的停歇一直兢兢業業的為國家、人民服務。
日理萬機的周總理在少小離家后,從沒有想著能回家一趟,而上一次對于家鄉的記憶還停留在12歲那年。那一年從家鄉離開之后,周總理就再也沒有踏上歸鄉之旅。難道是周總理刻意不想回家嗎?不是的,真實的原因其實令所有人都想不到。
1965年,周總理在看望支援邊疆青年的時候就說過,熱愛自己家鄉的人,又怎么能不會熱愛自己的國家呢?對于他本人來說這句話同樣適用,他熱愛祖國又怎么會不熱愛自己的家鄉呢?離家多年,有一次在廣東辦事的時候,他路過江蘇淮安,看著窗外熟悉的家鄉,他滿眼的思念之情流露眼底,他讓駕駛員下降高度,以便自己能多看幾眼,這件小事足以說明他不是富貴相忘的人。
周總理不僅是個思念家鄉的人,對于家鄉的父老鄉親更是能幫則幫。有一年周總理的嬸嬸來到北京,周總理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見到了嬸嬸。在嬸嬸身上,周總理得以傾訴自己的思鄉之情,他還會把自己工資寄給嬸嬸,將父老鄉親掛在心里頭。既然他如此掛念家里人,他為何從不回家呢?
其實對于這個問題,周總理也曾做過回答,在新中國勝利后,有不少自稱是自己親戚的人來到北京,他們打著探親的名義,但實際上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仗著自己是總理親戚的身份給地方領導難堪,或是拿各種好處徇私舞弊,這種該情況是周總理最不想看到的。
在經過這些事情后,周總理也決定了不回家,后來嬸嬸病重,周總理拿出自己的工資寄回去,并委托人去照顧,但最后還是忍住了回鄉看一眼嬸嬸的念頭。周總理的弟弟在退休后,本想著要回老家,但周總理就是不讓他回家。甚至在家里遷祖墳的時候,周總理也是讓自己的侄兒回去辦理。
周總理每月的工資也不高,但他還是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幫助家里人,要知道只要他肯開口,他身邊的人都可以過的好一點,但在周總理身邊從沒出現過這樣的事情,更不會去動用國家的資源去為家里人辦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