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男子面相看五官,女子面相看流年。”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開國少將尤太忠的五官是這樣的:鼻大嘴闊,兩只耳朵特別長,幾乎長到肩的位置,兩只眼睛炯炯有神,非常像京劇里的武生。
尤太忠
從尤太忠將軍的面相,我們就知道他是一個敦厚老實、俠肝義膽的人。而他的名字“太忠”,似乎更加印證了這種說法。
1918年,尤太忠出生于河南光山,他13歲就參加了紅軍,由于作戰勇敢,他在15歲入團,16歲就入了黨。后來他跟著紅四方面軍參加了長征,在途中因為又病又餓,差點把命丟在了茫茫草原上。
1931年的一天,紅31軍政委詹才芳見幾個士兵抬著尤太忠,準備把他扔在草地上,于是連忙詢問是什么情況,戰士們回答:“他病得太重了,怕是活不成了。”
詹才芳
詹才芳看了看尤太忠,然后對戰士們說:“不要扔,這么年輕,個子又大,扛機槍是把好手。你們給他一個馬尾巴試試。”
于是尤太忠享受到了拉馬尾巴的待遇,他靠著自己堅強的意志,終于走出了草地,他非常感激詹才芳的救命之恩,經常念叨:“我這條命是拉馬尾巴拉出來的。”
紅四方面軍到達陜北后,尤太忠于1936年10月擔任了紅31軍93師政治部的青年干事,并奉命到271團蹲點。當時中央提出了要“聯蔣抗日”,但很多官兵認為蔣介石殺了自己那么多同志,現在竟然要和他聯合,他們對此表示接受不了,有些人甚至采取離隊出走的過激舉動。
尤太忠發現這個問題后,經常到連隊班排,做教育引導和心理疏通工作,勸說官兵們“聯蔣抗日”是為全國抗戰的大局著想。另外他主張對開小差回來的戰士,堅決不可濫殺,連處分也不能給,而是要團里的干部去開展疏通。在他的努力下,團里戰士的思想很快穩定了下來。
尤太忠
在抗戰期間,本是一名基層政工干部的尤太忠,在急需軍事干部的情況下,轉入一線軍事指揮員的行列。他打仗非常勇猛,在戰場有4個標志性動作:
如果他三指緊捏額頭,表示他正運籌帷幄,無人敢接近打擾;
如果他舉手壓住帽沿,就表示決心已下,無人敢左右動搖;
如果他脫帽而起,說明他必定親自沖鋒陷陣,無人敢勸阻攔擋;
如果他手摸兩腮、面露笑容,那就毋庸多言,此仗勝局已定。
1942年9月,尤太忠任129師386旅17團團長,一天129師政委鄧小平來到團里,向部隊傳達延安整風精神。但第二天拂曉,團里所在的村子卻被日偽軍包圍了,形勢非常危急。
鄧小平
尤太忠馬上來到鄧小平身邊,對他說:“鄧政委,請跟我來,我先把你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但鄧小平卻說:“團長同志,你的任務是指揮部隊把敵人打垮,而不是保護我個人的安全!”
于是尤太忠對手下說:“快!趕快保護鄧政委轉移!”然后頭也不回地沖出去指揮部隊作戰。最終他帶領部隊突破了敵人的包圍,而他的勇猛也給鄧小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抗戰勝利時,尤太忠已經升任中野6縱16旅旅長,1947年8月,劉鄧大軍根據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開始千里躍進大別山,要進大別山,首先就得渡汝河,劉鄧首長命令尤太忠帶領16旅不惜一切代價阻擊追擊的敵人,掩護大軍安全渡河。
劉伯承和鄧小平
當時尤太忠的手上只有7個營的兵力,而他正面的對手卻是國民黨的 1個軍,而且是王牌軍,雙方陷入了激戰。此時劉伯承和鄧小平突然來到了前線,這使尤太忠既高興,又著急,因為這里離敵人僅一兩里地,非常危險。
尤太忠再三勸劉伯承和鄧小平進掩體,但他們卻不聽,突然一顆炮彈落在他們附近,氣浪把尤太忠的帽子沖飛了,尤太忠這才把他們強行拉進指揮所。
尤太忠一直堅持到第二天天亮,才完成了阻擊的任務,他趕到大部隊會合的地點后,鄧小平看著滿身塵土的他,激動地說:“你辛苦了!”
鄧小平后來在談到二野戰史時曾多次提到:“尤太忠是一員戰將,有功之臣!”
鄧小平
尤太忠的記憶力非常驚人,他每次從縱隊接受戰斗任務后,回來后指著地圖傳達,全旅3個團的出發時間、途經地點、何時到達何地,東西南北,分分秒秒,絲毫不差。對此尤太忠說:“這是沒有文化逼的。人用筆記,我用心記。打仗是要死人的,豈敢馬虎?”
1955年,尤太忠被授予少將軍銜。1957年,他被推薦進軍事學院學習,課余從不復習,但是各科均在良好以上。看到別人手忙腳亂,窮于應付,他自豪地說:“我看人家忙得很,還考不好。我是保證3分,爭取4分,不要5分。”
最后結業時,尤太忠果然各科都在3分、4分之間,無一科5分,也無一科不及格。
尤太忠下部隊時,從來不問連隊的人數,卻特別喜歡數豬,如果連隊的干部答錯,必定遭到他的痛罵。如果答少一頭,他就會說是“官僚主義”,如果答多一頭,他就會說是“弄虛作假”。
部隊養豬
所以每次尤太忠下部隊檢查時,秘書總會提前通知部隊領導:“人多少,沒關系。一定要把豬數清,少一頭也不行,多一頭也不行。”
“文革”初期,尤太忠任27軍軍長,駐防無錫。當時造反派要批斗他,但他卻頭不低,腰不彎,巍然挺立,一臉殺氣,橫眉怒對。結果,造反派只能揮拳喊口號,竟無一人敢接近他。
后來尤太忠的老首長、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也遭到了批斗,但他的警衛部隊奉命“罵不還口,打不還手”,無力保護許世友的安全,尤太忠得知以后,馬上把他接到了無錫,并保護了起來。
許世友
王近山是尤太忠的老首長,抗戰時期任中野6縱司令員,尤太忠和李德生、肖永銀是他麾下的三只猛虎,分別任16、17、18旅旅長,人稱“三劍客”。
但王近山在建國后因為執意和要妻子離婚,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由中將降為大校,并下放到河南某農場任副場長。
尤太忠心里一直記掛著王近山,想找機會讓他復出。1969年黨的“九大”召開期間,尤太忠對許世友說:“王近山的問題處理得太重了。一個老紅軍當個農場場長,叫人家怎么過啊?”
許世友說:“那就叫他回來!”
尤太忠說:“許司令,王近山這一級干部回來,要中央同意啊!”
尤太忠和許世友
許世友又問:“你有什么辦法?”
尤太忠說:“現在不是要準備打仗了嗎?”
許世友馬上明白了尤太忠的意思,在九大的一次會議上,他向毛澤東報告:“現在我們要準備打仗,王近山很能打,處理太重了,能不能讓他出來帶兵?”
毛澤東說:“王近山我知道,但你們哪個軍區要啊?”
許世友馬上表態:“我們南京軍區要!”
就這樣,王近山被重新任命為南京軍區副參謀長,并在1969年7月的一天坐火車來南京報道。當時尤太忠正在南京開會,他得知這個消息后,決定親自去火車站接他。
王近山和妻兒
尤太忠給王近山的幾個部下打了電話,問他們去不去接老首長,但那幾個人考慮到王近山還在落難,態度都模棱兩可,這讓尤太忠非常生氣,他大罵:“他媽的,你們不敢去,我自個去!”
當天晚上尤太忠來到了火車站,不久以后肖永銀和60軍軍長吳仕宏也來了,他們一起接到了王近山夫婦,尤太忠又讓人炒了幾個菜,給王近山夫婦吃,并和妻子王雪晨一直陪伴在他們左右。
不久以后,為了加強北方中蘇邊界的軍事力量,尤太忠跟著27軍從無錫被調到了荒涼的內蒙古北部戍邊,此后尤太忠歷任內蒙古自治區革委會主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內蒙古軍區司令員、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第一書記等要職。
尤太忠
有一天,尤太忠來到包頭監獄視察,見幾個被打成“走資派”的老干部衣衫襤褸、蓬頭垢面,正在油燈下捉虱子,他馬上找到市里的領導,對他們說:“你們把他們放出來,搞點水讓他們洗洗澡,把衣服用水燙一燙。”
市領導回答說:“他們是‘走資派’,放出去好不好?”
尤太忠堅定地說:“放!有什么問題,我負一切責任!”
1974年初,鄧小平由江西回到了北京,曾任二野參謀長的李達告訴尤太忠:“你知不知道鄧政委回來了?”
李達
尤太忠回答:“我不知道。”
李達又問:“你去看他嗎?”
尤太忠說:“當然去啊,多少年沒見面了!”
于是尤太忠和李達、蘇振華一起去看望鄧小平,當時李達和蘇振華已經在“文革”中“靠邊站”了,尤太忠的情況和他們不一樣,他還擔任著要職,當時鄧小平還沒有完全解放,看望他是有一定的風險的,但尤太忠還是堅持去了。
尤太忠見到鄧小平后,依然像戰爭年代一樣,向他立正、敬禮,鄧小平非常驚訝地說:“你怎么敢來?”
鄧小平
尤太忠回答:“您永遠是我的老政委!”
鄧小平給尤太忠發了一根煙,尤太忠吸了一口以后,覺得味道差得很,他在離開鄧小平的住處后沒有回家,而是來到了京西賓館,找到了在小賣部當經理的一位老部下。他對部下說:“給我拿幾條中華!”
部下很驚訝:“你買這么多好煙干嘛?”
鄧小平和尤太忠握手
尤太忠回答:“送人!”
尤太忠買了5條中華煙,又回到了鄧小平的住處,鄧小平奇怪地說:“你怎么又回來了?”
尤太忠說:“給你拿幾條好煙!”
鄧小平馬上抽出一支煙吸了起來,他一邊吸一邊感嘆:“好多年沒吸這么好的煙了!”
鄧小平抽煙
粉碎“四人幫”后,尤太忠被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委以重任,先后擔任了成都軍區和廣州軍區司令員。
1986年,為了紀念紅軍長征勝利50周年,總政治部向廣州軍區戰士話劇團下達了上演話劇《北上》的任務。但時任廣州軍區司令員的尤太忠卻說:“我們軍區不演這個戲!”
這讓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孫志承非常為難,他說:“我們不好對總政說。”
于是尤太忠親自給總政文化部的一位處長打電話,告訴他廣州軍區不演這個戲,對方說:“這是指示啊!”
尤太忠回答:“就是天王老子的指示也不演!”
尤太忠(右)
為什么尤太忠如此堅決地拒絕呢?因為早在1981年,他就看過《北上》的劇本,他對劇本中把紅四方面軍進行的一些藝術化的處理非常不滿,認為這不符合他親身經歷的歷史事實,他曾說:“哪有這回事?張國燾犯了錯誤,不等于下面的干部都犯錯誤嘛!”他的抵制,是一種道德和良知的堅持。
后來此事曾在北京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元帥將軍都對此議論紛紛,最后還是鄧小平為尤太忠說了話,此事才不了了之。
1988年我軍恢復軍銜制后,尤太忠被授予上將軍銜。
尤太忠
1992年,國家京九鐵路工程啟動,尤太忠得知這一消息后,馬上聯系了李德生等7位信陽籍的老將軍,一起上書中央,請求中央在修建鐵路時照顧河南,照顧信陽老區。
后來中央經過考慮,同意了尤太忠等人的意見,最后京九鐵路跨越了淮濱、潢川、光山、新縣4個縣,后來鐵道部有人曾說:“幾位老將軍力氣真大,把一條京九鐵路給拉彎了一大截!”
晚年的尤太忠
1998年7月24日,尤太忠病逝,享年80歲。8月3日,他的遺體在廣州火化后,骨灰按他的遺愿撒入了大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