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剛放榜,學費蹭蹭漲。錄取通知書還沒焐熱,就迎來全國各地各大院校爭相上漲學費的消息,連公立大學也沒能免俗。
倒霉的80后,自己上學的時候取消了包分配。輪到孩子上學了,又迎來了學費上漲潮。作為求學之本,今年的學費漲幅到底怎樣,未來還有沒有可能下降,家長又應該何去何從呢?我們就來好好地,給學費盤盤道。
錄取通知書還沒焐熱,就迎來大學漲價的消息,最高漲幅超過50%
我們先來看一下,今年學費上漲的大學和上漲的幅度,方便家長評估,是否給家庭帶來“最后一根稻草”的危機。
首先,學費上漲并非所有學校,但確實有包括上海,吉林,四川,云南和安徽等地高校,紛紛宣布漲價。
其中漲價比較夸張的是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漲幅后每年學費高達9.6萬,加上生活費,4年書讀下來需要最少準備50萬。
但這還不是最夸張的,北京交通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今年學費整整上漲了2萬塊每年。現在學生每讀一年需要交10.5萬學費。從前都說藝術生費錢,這筆學費確實讓我們直觀的感受到了藝術院校的燒錢能力。
當然,這些都是個別院校,在沒漲價之前,他們的學費也不是普通人家能承擔起的水平,那普通高校呢?
今年4月,云南省就宣布,本省公辦高校學費上漲。漲幅機制為:“基準學費+浮動機制”,解釋機制有點麻煩。
筆者給大家簡單的翻譯一下,就是歷史類方向的學生,學費普遍上漲23.5%,物理類方向的學生,學費普遍上漲11.1%。
因為本身基準學費不高,所以漲幅雖然聽起來很高,但實際上沒差多少。比如原來5000一年的文科生學費,現在就是6175元。
另外,上海,安徽等地也宣布,歷史方向學生收費標準普遍提升1500元左右,從原來的5000到6500。
物理類方向的學生也差不多,從原本的5500元,漲到了7000元,漲幅維持在33%左右,醫學生則維持在7400元。
這個漲幅,連每年拿走國家大額補貼的985高校也未能幸免。復旦大學表示,歷史類考生,學費上漲30%。
為何學費忽然上漲
學費上漲,我們要從兩個方向來看。第一個是民辦高校和國際合作高校。前面筆者提到,年學費在10萬左右的,就屬于這個范疇。
民辦高校自然是為了賺錢,賺的也不是普通學生的錢,年年被罵,也年年漲價。合作高校漲價,主要是跟隨國際標準。
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多所大學,都面臨著學費上漲的情況。美國排名前50的公辦學校,今年學費平均為6.8萬美元。
第二個,是我國的公辦學校。其實這么多年我國的公辦大學都是依靠政府財政支持運行的,學生的學費根本無法支撐學校的正常運轉。
雖然不像中小學一樣是義務教育,但公辦大學的教育模式,和義務的區別也不大。近些年,因為各種各樣的關系,需要上漲學費來減少政府財政壓力,也可以理解。
筆者寄語:
好了,關于今年學費上漲的事情,我們就看到這里。如果大家覺得這是壓力,可以選擇學費穩定的學校,畢竟目前并非所有地區和學校都出現這種情況。
但未來家長也要做好心理準備,學費上漲這件事,基本不會有回旋的余地。未來只能越來越多地區參與其中,學費越長越高,除非有特別的事情發生。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