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拿到上周發布的小米 AI 眼鏡,和市面上公認最好的 RayBan Meta 眼鏡對比,看一下它們的區別,誰更好看,誰更好用,誰更值得買。
雷朋更時尚,小米很多變
我們先來看一下 RayBan Meta,它使用了雷朋經典的 Headliner 眼鏡的造型,外形更加時尚百搭一些。
而小米很像個普通的 3D 眼鏡造型,眼鏡框更粗,眼鏡腿因為有個 USB-C 口也很粗,相比于雷朋就顯得有點呆。
不過小米還可以選電致變色的版本,能調節 4 擋墨鏡深度,最淺的時候也帶顏色,哪怕平時不戴眼鏡也能作為穿搭單品。
充電和續航,決定能否日常使用
RayBan Meta 通過鼻梁上的觸點和眼鏡盒連接充電,充電的時候必須摘下眼鏡放進盒子里,眼鏡盒能為眼鏡充滿 8 次。而小米則是通過鏡腿尾端的 C 口有線充電,眼鏡盒是不帶充電功能的,但好處是可以邊充邊用,很適合拍視頻。
但匪夷所思的是,小米的眼鏡盒雖然不帶充電功能,但是它反而會比帶電池的 RayBan Meta 眼鏡盒要更重一些。
說到這,小米 AI 眼鏡最強的就是續航能力,不僅電池大,而且有獨立的低功耗芯片,聽歌半小時或者錄像三分鐘,都只消耗 6% 的電量,而 RayBan Meta 要消耗 10%左右。
POV 拍攝才是最實用功能
攝像方面,兩款的攝像頭都是 1200 萬像素,RayBan Meta 可以拍攝 1080P 分辨率的豎屏視頻,而小米能夠拍攝 2K 的橫屏視頻。小米最長能連續錄 10 分鐘,清晰度比 Meta 好,但防抖效果不如 Meta,而且運動中的拖影也很嚴重。
還有個細節,RayBan Meta 在錄制中可以通過語音停止錄像,而小米不能,只能通過鏡腿上的按鍵停止。
小米獨特的優勢是和小米手機進行相機協同,支持常用軟件的視頻通話以及直播,比如,在微信通話的時候,就可以調用眼鏡上的攝像頭,直接讓對方看到你正在看的畫面。還可以將手機和眼鏡兩個攝像頭進行分屏組合,輕松實現多機位。
Meta 很強,但沒法用
AI 功能方面,RayBan Meta 內置了端側 AI 模型,反應速度可以說是飛快,但 Meta 限制了中國大陸IP,在內地無法使用,這也就導致了它除了能語音拍照錄像、調音量、查電量和時間之外,做不了其他任何事情,而且只支持英語輸入。
小米的小愛同學雖然功能完整,但眼鏡沒有內置端側模型,必須保持手機連接,并將小米眼鏡 APP 常駐于手機后臺,反應速度比較慢。小米眼鏡有幾個比較好用的功能,比如用眼鏡錄音之后可以在手機轉文字和 AI 總結;同聲傳譯能夠英譯中播放,就是延遲有點大;以及視覺識別功能,實時搜索看到的人和物。
選眼鏡還是選 AI ?
現在這個階段,AI 對于智能眼鏡來說還只能說是個噱頭,RayBan Meta 是一副好眼鏡,外形好看、充電方便、錄像好用。小米 AI 眼鏡則很適合想要嘗鮮的消費者,有更本土更實用的 AI 功能,但做工和外觀的品質感不如 Meta。
小米的確是個很強的主機廠,但在眼鏡這個更偏時尚的領域,「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這句話是走不通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