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越南國會全票通過《國籍法》修正案,這一歷史性決策將于7月1日正式生效,標志著越南成為東南亞少數承認雙重國籍的國家之一。
新法案徹底顛覆了越南過去嚴格的國籍政策,取消了對越南公民親屬的最低5年居留要求、越南語能力證明和經濟擔保條件,同時為特殊人才開辟快速入籍通道。這一變革的直接誘因是東南亞愈演愈烈的"歸化大戰"——印尼依靠20名歸化球員闖入世界杯預選賽附加賽,馬來西亞更是篩選37名阿根廷球員進行歸化,而越南在2027年亞洲杯預選賽上0:4慘敗馬來西亞的教訓尤為深刻。
新法案的精妙之處在于其"三管齊下"的設計:血緣紐帶(三代以內直系親屬可恢復越南國籍)、人才通道(特殊貢獻者快速入籍)和雙國籍保留(需總理特批)。這種設計使越南既能吸引法國、美國等地約600萬越僑及其后裔,又能網羅全球高端人才。目前效力越南聯賽的巴西前鋒亨德里奧(河內FC)、法國后衛凱文·范伯(祖母為越南裔)等外援已進入歸化程序,19歲英超伯恩利中衛布蘭登·李(越南與愛爾蘭混血)也在考慮為越南隊效力。
但這場"人才戰爭"遠不止于足球領域。隨著富士康、三星、英特爾等跨國企業在越投資建廠,越南制造業面臨嚴重的人才缺口。新國籍法允許外籍工程師、技術人員在保留原國籍的同時為越南工作,這種"柔性引才"模式比新加坡、泰國的嚴格歸化政策更具吸引力。數據顯示,2023年越南高科技產業勞動力缺口達30萬,半導體工程師年薪已飆升至5萬美元,仍供不應求。
這項政策變革背后是越南的"2045高收入國家"戰略。司法部長阮海寧明確表示,目標是"吸引國際專業人才推動國家走向全球"。越南效仿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經驗,通過政策紅利承接全球產業鏈轉移,2022年GDP增速達8.12%。但與中國不同,越南選擇以"雙重國籍"為突破口,這既源于其600萬海外僑胞的特殊資源,也反映出小國在全球化競爭中的靈活策略。
潛在挑戰同樣不容忽視。越南共產黨中央理論刊物《共產主義雜志》曾指出,該國人力資源存在"質量不高、技能短缺"的結構性問題。新政策可能加劇"外來人才與本土勞動者"的沖突,2023年越南技術工人平均月薪僅300美元,與外籍專家差距懸殊。此外,安全部門對雙重國籍者仍持謹慎態度,公職人員必須放棄外國國籍。
這場政策實驗的成敗將取決于三項關鍵指標:歸化球員能否助越南足球突圍2026世界杯預選賽、越僑回流是否填補制造業技術缺口、以及雙重國籍會否引發社會治理難題。值得關注的是,越南已同步修訂《身份證法》,為境內3萬無國籍越南血統者提供合法身份,這種"內外兼修"的做法展現出罕見的政策協同性。
對中國的啟示尤為深刻。在東南亞人才爭奪戰中,越南用制度創新彌補了經濟實力不足,其"血緣+才能"的雙軌歸化模式、政企協同的引才機制,以及針對半導體、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的人才定向吸引策略,都為區域人才競爭提供了新思路。隨著RCEP深化實施,這種以"制度開放"為核心的人才競爭或將重塑東南亞發展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