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2天的以伊沖突,在特朗普的強硬調解下,終于是落下了帷幕。這場從地中海到波斯灣炸得火光四濺的較量,最魔幻的不是導彈劃破夜空的軌跡,而是沖突結束后,以色列和伊朗竟同時宣布"自己贏了"——一個說"徹底摧毀了敵人的戰爭潛力",一個稱"挫敗了所有戰略目標",反正就一個字:贏。
停火協議生效后,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街頭就飄起了藍白相間的國旗,有市民舉著"伊朗的核設施現在是廢墟"的標語在國防部外慶祝。以色列政府發表聲明稱:“這對以色列人民及其戰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成功,他們消除了我們國家面臨的兩大生存威脅,確保了以色列的永恒。”
再看伊朗。當地時間6月24日,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也發表了聲明,強調伊朗“對敵人的侵略進行了反擊,粉碎了敵人的邪惡行徑”,發射導彈打擊了以色列領土,還打擊了美軍烏代德空軍基地。伊朗武裝部隊不輕信敵人的言論,“準備對敵人任何進一步侵略行徑作出果斷、有力的回應”。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也對外表示,“敵人妄圖摧毀伊朗核設施、引發社會動亂的陰謀徹底失敗;相反,以色列的重要設施遭受重創,這表明針對伊朗的冒險行為將付出慘重代價”。這就讓人想起5月份的印巴沖突了。當時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交火數天,最后在聯合國調停下停火。結果印度執政的人民黨跟開了"勝利開關"似的,從5月13日開始搞了個為期11天的"三色旗游行"。這場活動從北方邦的勒克瑙一路走到孟買,沿途有政府組織的學生方陣舉著國旗喊口號,電視臺24小時滾動播放"印度空軍摧毀巴控區恐怖營地"的"戰績",連總理莫迪都親自上陣,在集會上說:"我們用行動告訴世界,印度的尊嚴不容侵犯!"可明眼人都知道,在那場空戰中,印度空軍有6架戰機被擊落,其中包括3架“陣風”——但架不住人家會"喪事喜辦",硬是把軍事上的大虧辦成了"民族主義的狂歡"。
現在伊朗這操作,活脫脫就是印版"贏學"的波斯語翻版。你說伊朗真覺得自己贏了?看看戰場損失就知道:在公布的衛星照片里,福多爾地下核設施被炸出了6個大洞、包括總參謀長巴蓋里、革命衛隊司令薩拉米等軍方高層,以及一眾核物理學家都成了以色列的“槍下魂”。更關鍵的是,伊朗原本計劃今年7月啟動的核濃縮設施升級,因為關鍵核設施被摧毀,至少要推遲18個月——這些都是花真金白銀建起來的,炸了可沒法用"勝利宣言"修回去。
那伊朗為啥還要學印度搞慶祝?說白了就仨字:穩人心。
現在伊朗國內啥情況?通脹率38%,年輕人失業率42%,最近三個月德黑蘭、設拉子等大城市已經爆發了3次大規模抗議,主題都是"面包比導彈重要"。這時候跟以色列打了一仗,不管實際輸贏,總得給老百姓一個"我們沒吃虧"的交代。
就像印度人民黨當年搞"三色旗游行",本質上是轉移國內矛盾——你要是盯著高油價罵政府,我就給你看"我們揍了巴基斯坦"的新聞;你要是抱怨失業率,我就帶你喊"國家尊嚴高于一切"。伊朗現在玩的也是這套:與其讓民眾討論"導彈工廠被炸損失多少億",不如讓他們排隊領"勝利紀念徽章";與其讓媒體追問"核計劃推遲怎么辦",不如組織學生上街唱"抵抗戰歌"。這就是為什么被以色列打成這樣了,伊朗還有臉去擺所謂“慶功宴”的原因。
說到底,所謂"喪事喜辦"的"贏學",本質上是虛弱的表現。真正強大的國家,打了勝仗自然有人歡呼,打了敗仗也敢承認錯誤、總結教訓;只有那些既沒能力改變現狀,又怕失去民心的政權,才需要靠編織"勝利神話"來維持統治。就像印度的"三色旗游行"最后被揭穿是"花納稅人的錢買喝彩",伊朗的"抵抗勝利日"要是真辦起來,等熱潮退去,老百姓終究會明白:導彈炸不飽肚子,口號填不飽錢包,所謂的"勝利",不過是當權者用來掩蓋無能的遮羞布。
在停火協議生效后,德黑蘭的市政工人已經開始在街頭掛橫幅了,標語是"勝利屬于伊朗人民"。可走在這些橫幅下的伊朗民眾,有多少人會想起被炸毀的工廠?有多少人會算一算這場沖突讓他們的生活成本又漲了多少?
或許他們中的有些人會跟著喊兩句口號,但更多人心里清楚:真正的勝利,從來不是靠街頭的彩旗和電視里的贊歌,而是讓日子過得更踏實,讓未來看得見希望。要是連這都做不到,再熱鬧的慶功宴,終究不過是一場自欺欺人的鬧劇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