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 張超
編者按: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近年來,東昌府區教育和體育局緊緊圍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一目標,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深化教育改革,創新育人模式,推動教育事業取得顯著成就。
為全面展現全區教育事業改革成果與創新實踐,弘揚優秀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與育人風采,深入挖掘一線教育工作者扎根講臺、潛心育人的動人故事,多角度呈現學校特色發展、課程改革、家校共育等生動實踐。齊魯晚報聊城融媒中心聯合東昌府區教育和體育局啟動《東昌育桃李 “三名”綻芳華》—2025年東昌府區教育系統“三名”風采巡禮,全方位、多角度展現全區優秀教育工作者典型事跡和教育風采,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氛圍。
在山東聊城第六中學的語文課堂上,當學生舉手提出對文本結局的獨特見解,眼神閃爍著思辨光芒時,講臺上的徐慧老師總是報以鼓勵的微笑。這樣的場景,是她二十六年教育生涯的縮影。從鄉鎮初探到城區深耕,從鎮級優秀到全國優秀,環境變遷,不變的是她作為“閱讀點燈人”的執著情懷與“課堂革新者”的先鋒姿態。她的教育智慧滋養著家鄉學子,更隨送教腳步跨越山海——從山東的煙臺、德州到廣州濱江,再到青海剛察,將閱讀的溫暖與課堂革新的活力播撒四方。
啟航鄉土:以閱讀點亮心燈
初登講臺,徐慧面對的是斗虎屯鎮中學七年級的孩子們。面對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她深知在鄉村點燃孩子們對世界的向往至關重要。語文課成為她播撒希望的田野。她堅信閱讀的力量,堅持每天為孩子們朗讀一篇美文。安靜的教室里,溫柔的聲音與專注的眼神交會,悄然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熱愛文學的種子。“我們語文老師可好了,每天都給我們講故事!”這句由班主任轉述的童言,是對她初心最質樸的褒獎。
徐慧全身心投入:精心打磨教案,推敲課堂語言,虛心請教前輩。她深知教育無小事,唯有腳踏實地。扎實的教學結出碩果:所帶班級語文成績在鄉鎮學業檢測中長期名列前茅,她先后獲評“東昌府區優秀教師”“聊城市優秀教師”“聊城市教育教學先進個人”。更讓她欣慰的是學生們日益深厚的文化底蘊——課堂上自信引經據典,讀書筆記中閃爍思辨光芒,習作流露人文情懷,生動印證著“閱讀點燈”與“文化育人”的成效。
她因材施教:為學有余力者推薦經典,搭建平臺;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傾注耐心,利用課間、課后一對一輔導,用點滴進步重塑自信。她總結家校溝通“法寶”:真誠肯定家長付出,及時反饋孩子進步,協同靜待花開。
閱讀的種子持續播撒:教室靜讀、家庭共讀、圖書館交流、師生分享讀書筆記……熱愛閱讀的習慣在代際間傳遞。多位考入市重點高中的學生家長,多年后仍感念:“孩子愛讀書、善寫作的底子,就是徐老師初中三年打下的!她在高中語文取得了年級前列的好成績!”
破繭革新:淬煉內功尋突破
從初登講臺的青澀到如今的從容有余,每一節課堂的打磨都讓徐慧的教學脈絡愈發清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挑戰與瓶頸也曾讓徐慧陷入思考。如何讓教育熱情歷久彌新?她選擇了“終身學習”這條破繭之路。回首來時路,徐慧深知,個人的探索離不開沃土的滋養。從斗虎屯鎮中學到聊城六中,歷任校長都高度重視教師專業發展,積極為教師們創造學習提升的平臺。學校領導不僅鼓勵她外出學習,更在時間安排、資源保障上給予大力支持。她擠出時間研讀教育理論,積極參加各級培訓,足跡遍及長沙、成都、杭州等。山東省遠程研修的專家講座和示范課是她每年暑假的必修課,密密麻麻的筆記承載著她的思考。
外力助推加速成長。區教研室的“推門聽課”成為她打磨課堂的“磨刀石”;疫情期間承擔市級“空中課堂”多課型錄播任務,在市教研員精準指導下,她實現了教學轉型的質的飛躍。市、區教育局、教研室領導的信任與委以重任,學校管理團隊的全方位支持,為她突破自我、淬煉內功提供了強有力的后盾。
“充電”之后是教學實踐的銳意革新。她深入研讀課標教材,為每節課制定清晰、可測的目標。摒棄“滿堂灌”,靈活運用任務驅動、情境創設、小組合作、游戲化教學等策略,激活課堂。趣味性、探究性的活動激發學生主動性;尊重個性差異、珍視獨特想法,營造和諧積極的表達氛圍,她的課堂深受喜愛。山東省“一師一優課”一等獎的《春酒》《我的母親》、省級公開課《寫人要抓住特點》《紀念白求恩》等,見證了她教學能力的不斷精進。
徐慧深知,“點燈”與“革新”的力量應惠及更廣。在學校領導的大力倡導和市區兩級教育主管部門的統籌安排下,她積極承擔送教下鄉、教育幫扶的責任。她深入高新區、東昌府區、冠縣等縣區,結合當地學情,分享情境化閱讀教學策略,點燃鄉村課堂的思維火花;走進莘縣、陽谷等學校,聚焦核心素養落地,示范如何利用信息技術賦能經典文本解讀,促進區域教學交流共進。在煙臺萊州,分享任務驅動型閱讀課例,探討如何激發孩子深度讀寫思考;在德州齊河,聚焦“大單元教學”,示范如何統整重構單元內容,構建生動多元的閱讀場;遠赴廣州濱江,交流信息化教學與經典閱讀的融合之道;踏上青海剛察高原,面對不同學情與文化背景,調整策略,以更直觀、互動性強的方式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閱讀,并虛心學習當地文化,探索適合高原孩子的閱讀路徑。每一次送教,都是寶貴的學習、反思與淬煉,豐富著她作為“點燈人”與“革新者”的內涵。
辛勤耕耘終獲累累碩果:徐慧先后榮獲水城名師、市、區兩級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山東省優秀教師、特級教師,入選齊魯名師工程,并獲評全國優秀教師。作為,所帶班級多次獲評“優秀班集體”。“聊城市送教下鄉優秀志愿者”的稱號,更是對她立足本校、輻射引領、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雙重肯定。
共生共長:雙向奔赴見真諦
面對榮譽,回望初心,徐慧對教育本質有了更深領悟:教育絕非教師的單向輸出,而是師生生命相互滋養、共同成長的雙向奔赴。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言,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是靈魂的共鳴與相互成就。這份成長,同樣離不開學校各級領導營造的尊重、信任與支持的氛圍。領導們對教育理念的認同、對教學探索的鼓勵、對教師發展的前瞻規劃,為徐慧和她的學生們提供了安心探索、大膽實踐的沃土。
她的教育欣喜點悄然轉變:不再僅滿足于精美教案,更欣喜于學生的奇思妙想為課堂注入的靈感;不僅為學困生分數提高高興,更欣喜于師生在共同閱讀探索中發現的那片迷人新天地。她深刻體會到,教師在引導學生成長的同時,學生蓬勃的生命狀態與真實的成長軌跡,也在不斷反照、修正和豐富著教師的教育方式與理解。正是在這種深度互動中,一個更具人性溫度、更富生命活力的教育價值體系得以共同建構。
從青澀學子到全國優秀教師,徐慧的育人之路,是“點燈”與“革新”的二重奏。她用書籍點亮孩子們通往廣闊世界的心燈;用課堂革命和跨地域交流,為傳統教學注入生機活力,推動教育理念流動更新。她深知教育的力量在于精神喚醒和能力塑造。作為“閱讀點燈人”,她播撒的熱愛閱讀的種子已在各地學生心中生根發芽;作為“課堂革新者”,她不斷探尋更高效、更契合學生發展的路徑,并通過送教將經驗傳遞給更多同行。
徐慧的實踐深刻印證:在各級領導搭建的成長平臺上,堅守育人初心,深耕教學創新,每一位教師都能成為點亮希望、推動變革的力量。她的探索不僅照亮了學生的前程,也為促進區域教育交流、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貢獻了一份來自基層、充滿智慧、溫度與廣闊視野的堅實力量,激勵著更多教育工作者做學生成長路上不倦的點燈人與堅定的革新者。
個人簡介:徐慧,正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特級教師、齊魯名師工程人選、山東省“互聯網+教師專業發展”省級專家。課例多次獲山東省“一師一優課”,聊城市初中語文教學能手、聊城市初中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個人、聊城市優秀教育志愿者、水城名師、山東省優秀教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