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4日訊 曾經閑置廢棄的鄉村坑塘,如今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在聊城市茌平區馮官屯鎮王老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大膽嘗試,引進東平優質黑魚苗,探索出“合作社供苗+村民分養+科學管理+統一回收”的養殖新模式。
走進馮官屯鎮苗圃基地,昔日的閑坑荒塘如今碧波蕩漾,充滿生機。王老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瞄準市場,從東平縣成功引進黑魚魚苗,承擔起前期投入和技術的風險。合作社統一提供優質魚苗,分發給有養殖意愿的村民進行分散管理養殖。待黑魚達到上市規格,合作社再統一回收、銷售,解決了村民的后顧之憂。
“以前這坑閑著也是閑著,現在合作社把魚苗送到塘邊,技術員三天兩頭來教我們怎么喂、怎么看水,魚病了也馬上有人管。養好了他們直接來收,不愁賣!今年這茬魚,算下來比出去打工強,還能守著家!”王老村養殖戶張榮霞告訴記者。
養魚的關鍵一招在于“科學化”管理,合作社配備了專業技術人員,從魚苗投放、飼料配比、水質監控到病害防治,提供全程跟蹤指導,確保黑魚健康生長,品質優良。這一模式成功落地,讓參與的村民嘗到了甜頭,也讓村里其他幾處尚在沉睡的閑置坑塘,看到了激活的希望。
“我們計劃重點做好兩件事,一是把村里那幾個閑置坑塘都利用起來,發動更多鄉親加入,形成咱們村的特色黑魚養殖產業帶;二是強化帶動能力,不僅要提供魚苗和技術,更要探索建立更穩定的銷售渠道,讓加入的村民都能實實在在增收。真正實現‘支部有作為、集體增收入、群眾得實惠’的共同富裕目標!”王老村黨支部書記董振超表示。
閃電新聞記者 左新新 編輯 周曉 茌平融媒 魏蕾 牛雪月 聊城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