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隨著最后一塊橋面板安裝完成,由寧夏公路管理中心建設、中交二航局承建的國道338線中衛至孟家灣段公路項目控制性工程-寧夏中衛黑山峽黃河特大橋,繼6月25日主梁合龍后,主橋順利合龍,為項目實現年內建成通車奠定堅實基礎。
國道338線中衛至孟家灣段公路項目位于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線路全長15.45公里。其中,中衛黑山峽黃河特大橋是項目關鍵控制性工程,全長1539米,采用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建設標準,設計時速80公里,主橋為105米+240米+10 5米雙塔雙索面半漂浮體系斜拉橋,主梁采用雙邊工字形鋼混組合梁,主塔為倒“Y”字混凝土鉆石型索塔,塔高145米,主梁施工距離地面67米,主要采用懸臂拼裝施工,最大起吊重量29.8噸,是目前黃河寧夏段橋塔最高、傾角最大、施工技術最復雜的公路斜拉橋。
據寧夏公路管理中心工程師馬飛介紹,橋梁主墩位于黃河河道,屬于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項目堅持綠色環保施工的理念,斜拉橋主墩施工采用雙層鋼板樁圍堰填芯筑島施工工藝,使水上施工變為陸上施工,并將施工區域與黃河水分隔開,有效防止填土筑島和鉆孔樁施工造成水土流失及黃河水污染;橋梁鉆孔樁作業設置鋼制泥漿箱,利用泥漿泵對鉆孔泥漿進行重復利用,降低了水土污染;主塔施工采用新型智能液壓爬模系統,塔柱曲面模板采用定型鋼模板,橫向變寬段采用掛架,三種工藝結合保證了施工質量及安全。
在主梁施工階段,項目建設團隊自主研發了起重受限條件下超高塔區梁段安裝方法,結合BIM可視化模型,優化支架結構體系,在高空先進行鋼結構預拼裝,再借助滑軌將組合梁安裝到預定位置,在顯著減少高空作業工程量,降低施工風險與成本的同時,將橋梁合龍施工精度嚴格控制在允許誤差范圍以內,提高了主梁施工的精細化控制及施工質量。
該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西北區域干線公路網和寧夏跨黃河通道建設,提高路網綜合運輸效率,改善中衛市區域交通出行及物流運輸條件,促進交旅融合發展。
(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