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也想不到,為了搶奪中國的頂級人才,美國會開出多大的價碼,一千萬不少了吧,那一個億呢!”
人工智能的發展如火如荼,Open AI推出的ChatGPT更是徹底改變全球AI領域的生態鏈。
不少美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和官員,早早就看上了這塊大蛋糕,為此投下重金。
可很快,苦惱的地方就來了。
伯樂常有,千里馬卻不常有,放眼偌大的美國,竟然沒能培養出幾個獨挑大梁的人才。
于是老美又開始了那套屢試不爽的玩法:美國消費,世界買單。
只不過,這次消費的是人才!
不過短短一周時間,多達4名中國頂級AI人才被挖走,年薪開口就是1億美元,多少國際球星和演員都要自愧不如。
這還是明面上的,背后被高薪挖走的人才只會更多。
饒是如此,美國的挖人大戲,依舊稱不上正式上演!
本文信源來自權威報道:【21世紀經濟報道】【新浪財經】【紅星新聞】【金融界】【澎湃新聞】【中國青年報】(詳細信源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扎克伯格天價挖人,四名人才來自清華北大
隨著Deepseek的爆火,人工智能再度殺成了一片“紅海”,各種新模型新算法層出不窮。
人工智能搭臺,互聯網公司唱戲,要想讓自己獨立于時代風口浪潮的尖尖上,人才絕對是第一生產力。
美國各大互聯網公司為了爭搶人才,已然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扎克伯格在6月份的時候,就給大家表演了一次何為頂尖的商戰。
他直接給Open AI 的8位核心研究人員發出了招聘請求,開出的價格只有短短一句話:簽約年薪1億美元!
這招聘信息看出來,硅谷的天才還以為是誰在搞惡作劇,“這種拙劣的惡作劇,還想騙到本天才?”
可看到發送信息的竟然是扎克伯格本人,才知人家真不是在開玩笑、
這已經不能用簡單的“財大氣粗”來形容了,可以說,只要答應了這個跳槽offer,哪怕在Mate公司混吃等死一年,拿到手的錢,也足以讓后面的子孫十八代人衣食無憂。
而大家關注的點,除了大手筆的年薪,還有那8名研究員的身份,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8人中有居然4人是地地道道的華人!
其中有2人畢業于清華和北大,另外兩人同樣也是國內知名高校畢業,個個都是萬里挑一的人才。
不過最有意思的是,他們其實并不缺錢,Open AI公司給他們開出的薪水雖然沒有扎克伯格多,但也足以實現財富自由。
他們答應跳槽的理由很是簡單,Open AI太不把員工當人了,一周工作時間長達80個小時,按一周五天算,一天工作時間是16個小時。
別說1億,哪怕是1千萬,他們恐怕也要跟著扎克伯格干。
不過作為互聯網老手,扎克伯格深諳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道理,他還重金投注了一位年僅28歲的華裔天才亞歷山大·王。
這小子年紀雖小,來頭卻一點也不小,是麻省理工的高材生,只不過輟學了。
不是麻省看不上他,是他看不上麻省!
今年福布斯公布了他的身價,20億美元位列最年輕億萬富豪第7,隨著扎克伯格花150億美元,收購了他的Scale AI公司49%的股權后,身價更是水漲船高。
這邊扎克伯格瘋狂布局,本就是華裔的黃仁勛也沒閑著,同樣將人工智能的未來寄托在了華人人才身上。
黃仁勛豪擲千金,押注華人科學家
黃仁勛雖然是美國籍,卻也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臺灣人,深知中國人在數學與物理教育領域的巨大優勢。
而英偉達芯片本就需要在人工智能領域發力,這不,他一口氣就挖來了兩位頂尖的華人科學家。
這兩人是當之無愧的天才,一個名叫焦劍濤,一個叫朱邦華。
二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清華本科畢業的高材生,后面的履歷就更不得了,紛紛在美國高校任職教授或助理教授。
老黃在6月28日的時候正式將二人納入麾下,朱邦華直接被聘請為英偉達的首席研究科學家,焦劍濤雖然沒有透露職位,但估計也和朱邦華大差不差。
聘請華人擔任芯片巨頭英偉達的首席科學家,足見老黃確實下了一步大棋子,而且幾乎是押注上去了,或者說和扎克伯格想到了一塊。
在人工智能高速發展的時代,決定相關企業未來路程的,往往就在于那些能作出開拓性創造的人才。
從統計上來看,無論是扎克伯格還是黃仁勛,他們做出的決定都是很正確的。
美國芝加哥保爾森基金會發布了一份報告,上面的數據讓美國教育界汗顏。
從2022年開始,美國的AI人才,中國人的占比正式超越美國的37%,來到了38%,到了今年,黃仁勛更是直言,“全球50%的AI研究人員來自中國。”
而他們花大價錢買下中國的AI人才,除了這些人才確實值這個價,更重要的是,能吸引更多的華人科學家,為美國的互聯網公司效力。
不少網友或許就恐慌了,美國再這樣糖衣炮彈的砸下來,那咱們的AI人才,豈不是都要被他們拐跑?
其實,咱們國內各大互聯網巨頭,也為廣大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提供了不亞于國外的人才待遇和計劃。
騰訊算法大賽,廣邀國內人才
中國AI人才井噴式出現,國外已經搶得昏天黑地,國內自然不會坐以待斃。
老牌互聯網巨頭騰訊對培養AI人才就一直很上心,為此特地發起了一個算法大賽,不說動輒數百萬的獎金,光直通騰訊核心崗位的offer,也足以讓無數國內人士趨之若鶩。
而華為、阿里等巨頭,也紛紛成立了AI研究院,為無數相關領域的人才搭建舞臺,“演出費用”往往是百萬年薪加各種股票分紅獎勵。
人才在發力,企業也同樣在發力。
中國青年報7月3日公布了一組數據,截至4月28日,我國2025年就注冊了21.4萬家人工智能相關企業。
未來相繼成立的企業,只會更多。
當然,咱們是有著先天的本土優勢的,依賴優質的基礎教育,中國學生往往在物理和數學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這兩門科目幾乎成了咱們的拿手絕活。
國際大賽上,物理奧賽、數學奧賽的獎項幾乎拿了個遍,強悍的基礎教育,為培養AI人才提供廣闊的土地。
而這,也是咱們無懼世界AI浪潮的底氣。
結尾
美國互聯網公司的挖人,看似是公司的博弈,可實際上暗流洶涌著未來AI行業的發展前途。
這已經變成了大國之間人才的交鋒,咱們已經有了先手,就看如何做后手了!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新浪財經】【紅星新聞】【金融界】【澎湃新聞】【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