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社交媒體上因一張合照,引發了諸多網友們的熱議。合照上赫然是我國兩位專攻于AI領域的科學家,與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站在一起。
并且,就在兩天后,兩位科學家紛紛宣布自己將要加入英偉達,而英偉達作為美國的跨國科技公司,自然是為美國服務的。
而最讓網友們熱議且關注的點在于,這兩位科學家皆是來自我國著名學府,清華大學......
英偉達是由創始人黃仁勛于1993年創立,一開始企業的發展方向便是圖形處理單元的開發,雖然市場前景并不如意。
但在黃仁勛獨到的眼光下,英偉達還是堅持了下來,并打造成了全球公司股票市場價值最高的企業之一。
而在2015年時,英偉達選擇投身于AI人工智能領域的開發。在2025年3月19日一場開發者大會上,英偉達正式推出了兩款個人AI超級計算機。
這兩款超級計算機標志著AI技術普惠化進程的又一個里程碑,由此可見英偉達在AI人工智能領域已經有很深的造詣。
為了能促進公司在AI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進程,英偉達的創始人黃仁勛再次眼光獨到的看中了中國清華大學的兩名學霸,并主動向他們遞去了“橄欖枝”。
這兩名清華大學的學霸分別是朱邦華與焦劍濤,在接受到來自英偉達的“橄欖枝”后,也是很欣喜的在社交平臺上,公布了自己即將在英偉達入職的好消息。
而至于英偉達的創始人黃仁勛為何會招攬這兩位清華學霸?其實看中的并不是他們的學霸身份,而是他們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科學家的身份!
原來,這二位皆在電氣工程等學術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作為95后的朱邦華,不僅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拿到了電氣工程的博士學位。
并且還在谷歌、微軟等知名國際大企業實習過,可謂是履歷底子雄厚。
而另一位焦劍濤相比之下,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學習優異也就罷了,還在2011年拿到了清華特等獎學金,這個獎清華每年只會給十來個人頒發,可見其學術上的造詣有多深。
朱邦華與焦劍濤二人,身為同校學生,并且都專攻電氣工程領域,自然也是相互熟識的。并且在2023年共同創辦了一家AI公司(Nexusflow)。
而這家Nexusflow公司的主要業務,便是利用AI人工智能的智能性,對用戶企業的網絡數據運營進行安全性能優化,保證用戶企業的數據不會泄露出去。
并且只剛成立9個月,便已經吸引了高達1060萬美金的投資,可見廣大科技領域投資人對他們以及他們所創AI公司的潛力認可有多大。
并且,Nexusflow公司所研發的核心產品NexusRaven-V2,更是在發售后很短的時間內,便超過當時流行的GPT-4語言模型,受到了來自開源社區網絡平臺里,諸多編程愛好者的廣泛關注。
估計也就是在這時,朱邦華與焦劍濤二人的事跡,被英偉達的創始人黃仁勛所關注。根據媒體的報導,二人將在英偉達入職的職位也并不低。
朱邦華被聘請為英偉達Star Nemotron團隊的首席研究科學家,主要負責研究開發方面。而這個團隊也并不一般。
根據英偉達的官網了解,Star Nemotron團隊主要研究方向是當下最熱門的AI領域方向之一,并且還是未來AI實際運用方面的重要發展方向。焦劍濤則擔任的是英偉達科技開發的研究總監。
從職位任命方面不難看出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對公司發展的良苦用心,以及對朱邦華與焦劍濤二人的重視。
不僅如此,朱邦華與焦劍兩人還在社交帖子中聲明,未來他們會繼續深入研究AI人工智能領域。
并且會和開發社區,以及學術界的諸多編輯愛好者們一同合作,對未來以及現有的學術成果進行創新。
但有網友評價到,這些可能的未來科技成就,最終都會是英偉達公司,甚至是美國的。而這些AI領域的巨大成就,將會對中國的AI研發企業產生巨大的競爭壓力。
其實,我們也不必因為此事過于揪心,畢竟這也并非個例事件。除了美國跨國公司英偉達,這幾年挖走過我國不少的清華大學人才外。
我國其他高等學府所培養的人才,被外企挖走的案例還有很多。然而,這些被外企招攬的我國優秀人才,也并非完全沒有愿意為祖國做出貢獻的。
如較近的中國天才陳嘉澍,他所專攻的學術領域,更是可用于多種領域的電磁技術,而最大的成果便是雷達。
2014年,我國一款新銳毫米波雷達問世,這款雷達的優勢在于可以精確估算與探測周圍物體的體積、移動速度以及運動規律等方面,做出合理的預判,引發了中國車企行業不小的關注與投資合作。
而創造這一款新式雷達的中國科技研發團隊,便是陳嘉澍所創辦的。
陳嘉澍本是在復旦大學就讀,畢業后選擇去香港大學深造,然后在香港老師的推薦下,陳嘉澍前往了美國進修。
但等到2006年陳嘉澍終于完成自己的學業后,卻因美國政府提供的200萬人才補貼而待在了美國。面對當時中國網友們的諸多諷刺,陳嘉澍并未過多理會,專心學術研究。
直到2013年,在陳嘉澍認為自己掌握足夠的學術知識后,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回歸國內,并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創辦智能科技公司。
而陳嘉澍在后來的時間里,為我國也創造了諸多成就,如2014年團隊所制造的那款新型雷達,便打破了美國的技術壟斷,實現了中國科研領域的突破。
所以,雖然我國有不少受過高等教育的科研人才選擇了外企,但不可否認的人,也有一些選擇外企的人才在默默的為中國做著貢獻。
現如今,我國正在不斷加強對學員的教育,以及責任感培養,并且也在為我國人才以及諸多學子的就業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與便利。
相信在未來,我國會培養出更過的人才,并投身于社會建設中,將中國科技等諸多領域帶領到一個新的高度。
信源:清華大學 就業數據新鮮出爐,看看清華畢業生都在哪兒?
信源:大江網 黃仁勛親自招募兩位AI專家,本科均畢業于清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