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李長需
踢不過就下“符”詛咒,這玩法出現在足球比賽上。
據澎湃新聞,北京時間7月2日晚間,中足聯官方發布公告,對長春喜都俱樂部在客隊休息室放置封建迷信物品的行為進行處罰,通報批評并罰款3萬元。
通報內容顯示,2025年6月28日,中國足球乙級聯賽第16輪場序第189場,長春喜都與陜西崇德榮海的比賽,在亞泰訓練基地主體育場舉行。比賽前,長春喜都足球俱樂部隊工作人員在客隊休息室放置若干封建迷信物品,造成不良影響。而據網上流傳的圖片顯示,“迷信物品”為寫有“敕令山西崇德榮海必敗”的黃符。并且,此前來到長春喜都主場做客的球隊,也曾在更衣室里發現過類似符紙。
一支實力強勁、志在沖甲的球隊,竟然要靠“畫符念咒”來取勝,這聽起來像個笑話,但它更像一面照妖鏡,照出了中國足球骨子里根深蒂固的病灶。
長春喜都隊的實力并不弱,目前是中乙北區第二,明明有奪冠的硬實力,但為何偏偏玩起下三濫?有一種說法是,該隊貼符咒的直接原因,是連續多輪不勝,管理層在嘗試所有“科學手段”無效后,轉向“玄學方案”。這顯然是一種病急亂投醫的心態,它恰恰折射了中國足球職業化三十年來最致命的缺陷——缺乏系統的過程管理能力。當現代足球管理技術失效時,俱樂部本能地退回巫祝思維的舒適區。
這種現象,并非長春喜都的“獨家操作”。賽前“做法事”、特定儀式“求好運”的傳聞,在圈內私下流傳已久。這次只不過是把桌子底下的東西,掀到了臺面上。平時沒有掀到臺面上的,還有青訓領域的“講究”。比如某足校在選拔苗子時要看生辰八字,說是要挑“有足球名格”的孩子,看似比長春喜都的黃符“高雅”,實際上都是同一種文化基因的表達——把足球成功歸結為某種玄學因素,而非科學的訓練體系。這種集體無意識的背后,是科舉文化“一考定終身”功利思維的足球變種,也是江湖術士式的投機心態作祟。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長春喜都事件,其實是兩種足球認知體系的碰撞。這種碰撞在歐洲、拉美、非洲國家也曾出現過,但別人都完成了創造性轉換。比如英格蘭足球,早在十九世紀就用規則手冊封印了巫術,德國足球則用社區文化消解了功利主義,而巴西人則把巫術儀式轉化為更衣室舞蹈,尼日利亞將部落戰吼改造成球迷助威。而我們的足球文化還依舊停滯在簡單粗暴的“貼符”階段,既沒有真正傳承漢代蹴鞠“君子之爭”的文化智慧,也沒有消化現代足球的精髓。始終沒能建立起健康、有韌性的競技文化基因,才是出現“貼符”現象的主因。
要打破這種文化困境,光嘲笑幾張黃符遠遠不夠。首先需要建立足球領域的“祛魅機制”,以配套科學的心理輔導體系來替代“玄學”鼓動;其次要重構成功認知體系,拋棄足球運動的功利主義思維;最重要的是培養真正的足球生活方式:當北京回龍觀的業余聯賽能吸引五百名程序員每周雷打不動參賽,當成都菜市場的魚販子們組建的“鯰魚FC”有了十年歷史,當“蘇超”聯賽掀起城市榮譽感的真實碰撞,足球才能擺脫“要么功名要么鬼神”的極端化處境,也才能回歸最本真的快樂與純粹。
長春喜都的黃符終會褪色,但它照出的文化陰影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頑固。中國足球需要的不是一場針對封建迷信的道德審判,而是一次徹底的文化基因測序與修復。當我們能建立起健康有韌性的競技文化基因時,就有了打敗強大對手的底氣與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