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7月3日電(張煜歡)夜晚的錢塘江畔,身著騎行服、戴著頭盔和護目鏡的騎行愛好者飛馳而過,與城市風光融為一體。隨后,他們將自行車停靠在一家咖啡吧旁,如約開啟后半場主題社交活動,一起玩桌游、聽音樂,點亮了周末的美好時光。
近年來,自行車成為騎行通勤族、低碳出行族、運動鍛煉人群的“心頭好”,“騎行+社交”更是在城市不斷升溫,逐漸成為備受熱捧的新興生活方式。
騎行社群組織的百公里線下活動,沿途經過錢塘江等地。受訪者供圖
“現在很流行‘4+2’的出行方式,‘4’代表四輪汽車,‘2’代表自行車。”“騎友”余逸晨告訴記者,現在年輕人工作壓力相對較大,在舒爽的微風中騎行感受城市風景,可以忘卻許多煩惱。與此同時,社群里還能結識一幫志同道合的伙伴,為休息日增添了許多樂趣。
“大家會一起規劃騎行路線,每一次騎行都是一次新的發現之旅。在騎行過程中,大家互相幫助、鼓勵,那種凝聚力和友情讓人感覺特別溫暖。而在騎行之后,我們也會一起組織參加主題活動,把運動和生活完美結合了起來。”余逸晨說,在社交平臺上騎行社群也很活躍,大家會分享自己的騎行照片、經驗和心得,吸引更多人加入到“騎行+社交”的隊伍中來。
在迪卡儂杭州嘉里中心店,專業騎行技師常炳俊正為顧客調試變速器。他見證過許多“騎行小白”的蛻變故事:有顧客最初連騎行5公里都吃力,如今已能挑戰環千島湖賽事;有上班族從不懂變速操作,到征服寶石山爬坡路線。
這家距西湖僅10分鐘路程的門店,已成為城市騎行者的成長驛站——每周開設的“扒胎課堂”將技能教學與茶歇社交融合,激光雕刻服務讓每輛車擁有專屬印記,路線管家則為不同水平騎手定制西湖、九溪等進階方案。
常炳俊說,從分享交流的騎行沙龍、知識科普的講座,到更具實操性的車輪扒胎教學服務,一系列活動不斷提升社群的專業度。
“我們的十多個騎行社群全部滿員,超萬人通過社交平臺發起線下打卡。”常炳俊展示著社群活動相冊,照片里既有完成音樂騎行的銀發族,也有佩戴光感變色太陽鏡的夜騎青年。
騎行社群組織的千島湖騎行活動。受訪者供圖
騎行不僅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各類特色騎行社群也將運動場景延伸至餐飲、文旅、零售等消費空間,構建起個性化城市生活新體驗。
在寧波老外灘,騎行者手持“咖啡地圖”穿梭于多家特色咖啡館,集齊印章兌換定制騎行杯;杭州一騎行社群開發“精釀巡禮線”,串聯騎行路線內的五家酒吧,里程數轉化為折扣酒券……當運動場景與城市空間深度交融,創新業態正蓬勃生長。
騎行熱更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根據迪卡儂提供的數據顯示,在以杭州為主的浙江區域,其騎行品類銷售額年均增長10%以上,其中增長最快的是以自行車為主的硬件,同時騎行服、騎行鞋等服飾鞋履產品也有不錯的表現。在自行車整車品類中,今年折疊車品類表現突出,在浙江區域實現接近100%的增長。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自行車的智能化水平將不斷提高,例如配備智能導航、健康監測等功能,為騎行者帶來更加便捷和個性化的體驗;另一方面,騎行與文旅等其他領域的融合或將更加深入,未來騎行熱有望持續升溫,并不斷拓展其邊界。(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