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不僅能更精準地識別高危人群?顯著降低心衰與死亡風險?還能在長期醫療支出上實現“逆襲”為患者節省可觀費用?
整理:宇佳
審核專家:于淼教授
近日,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的全球內分泌學盛會——第85屆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科學年會上,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于淼教授團隊的一項研究成果,為優化中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心血管風險管理,提供了經濟高效的解決方案。這項聚焦于成本效益分析顯示,引入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 檢測作為心血管風險評估的核心工具,有望成為我國T2DM管理提質降本的有效策略之一。
心血管疾病是懸在中國超過2億T2DM患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近三分之一患者深受其害,其中心力衰竭(HF)帶來的健康損失與經濟負擔尤為沉重。盡管相關指南建議定期評估風險,但現實中的執行率并不理想。于淼教授團隊的研究,正是直面這一臨床痛點與經濟學考量的雙重挑戰。基于此,醫學界特邀請到于淼教授,權威解讀這項創新性研究的核心價值。
于淼教授在大會現場
研究概述: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指導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風險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
研究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T2DM的主要并發癥之一,2019年中國T2DM患者合并CVD的比例高達33.9%。心力衰竭(HF)是心血管疾病中一種嚴重且常見的形式,帶來了相當大的疾病負擔和經濟成本。盡管中國指南建議每年對T2DM患者進行CVD或HF風險評估,但實際執行率仍然較低。NT-proBNP能夠有效預測HF發生風險,從而實現早期診斷和及時干預,然而其在中國的經濟價值尚不清楚。
研究方法:本研究評估了三種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策略的成本效益:基于羅氏診斷Elecsys NT?proBNP檢測的評估策略、基于風險因素評估的常規診療策略以及基于SCORE的評估策略。
研究從中國醫療衛生系統的角度出發,通過建立決策樹-馬爾可夫模型模擬年齡在40歲及以上無心力衰竭癥狀的中國2型糖尿病門診患者,進行三種風險評估策略的健康結果和終身直接醫療成本。被判定為高風險的患者接受SGLT2抑制劑和降壓藥物治療,而低風險患者僅接受降壓藥物治療。臨床輸入參數、治療成本和效用值均來自已發表的文獻和數據庫,并經多位中國內分泌科、心內科及檢驗科的臨床專家對模型假設和數據進行驗證。
研究結果:與基于風險因素和SCORE的策略相比,以NT-proBNP為指導的評估降低了心衰事件發生率和相關死亡率,同時實現了最低的成本(NT-proBNP為37,195美元,基于風險因素的評估策略為38,148美元,基于SCORE的評估策略為37,315美元)和最高的質量調整生命年(QALYs)(基于NT-proBNP的評估策略為12.537,基于風險因素的評估策略為12.482,基于SCORE的評估策略為12.534)。這表明NT-proBNP優于其他策略,不僅能顯著改善健康結局,還能節省長期醫療總費用,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敏感性分析證實了以上結果的穩健性。
研究結論:在中國,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NT-proBNP檢測是一種具有良好經濟效益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策略,改善健康結局的同時還能帶來長期醫療總費用的節約。
為何聚焦NT-proBNP?精準識別是效益之源
談及為何選擇NT-proBNP作為研究的切入點,于淼教授闡述了背后的含義。她指出,糖尿病常被視為CVD的“等位癥”,患者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風險顯著增高。近年來,學界更將T2DM患者的CVD風險譜擴展至ASCVD合并HF。與此同時,治療領域迎來了重大突破,GLP-1RA和SGLT-2i等藥物被證實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腎結局。
“我們擁有了改變疾病進程的武器,”于淼教授強調,“關鍵在于如何精準識別出那些真正處于心腎高風險狀態的患者,確保這些有效的藥物能夠用在最需要、最能獲益的人群身上。”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NT-proBNP——這一已被廣泛驗證、能有效預測心力衰竭風險的生物標志物——成為理想的研究對象。于淼教授團隊通過嚴謹的衛生經濟學模型,將基于NT-proBNP的篩查策略,與當前臨床常用的基于常規風險因素評估的方法以及國際通用的SCORE2心血管風險評估模型進行了系統性對比。
接軌ADA新指南,整合HF風險,賦能分層診療
2025年ADA最新指南再次強化了“心腎風險分層管理”的理念。當被問及研究成果如何與該指南結合,特別是在資源有限地區指導臨床實踐時,于淼教授進行了深入解讀。
她首先點明新指南的核心要求:第一步就是對患者進行心腎風險分層,并在此基礎上,對高風險患者實施多學科協作的、指南指導下的管理,以切實改善其心腎結局。因此,精準篩選出這些高風險患者是臨床決策鏈條中的首要環節和基石。
于淼教授指出,當前指南推薦的風險分層工具(如SCORE2模型或中國特色的China-PAR模型)主要聚焦于ASCVD風險評估。然而,心力衰竭作為T2DM患者重要的心血管并發癥和死亡驅動因素,其風險同樣不容忽視。我們的研究有力地證明,在采用現有工具評估ASCVD風險的同時,納入NT-proBNP檢測。對于通過NT-proBNP識別出的心力衰竭高風險(尤其是處于A期或B期)患者,應盡早啟動能夠改變結局的藥物治療。
這種整合策略,能夠幫助醫生,尤其是在資源相對有限的基層或地區,進行更聰明、更精準的風險分層和治療決策,將有限的醫療資源高效地配置給最需要干預的高危人群,從而最大化患者的健康獲益。
代謝的花園·生命的色彩,來自于淼教授的“智慧藍”
在醫學界本次2025 ADA——“代謝的花園·生命的色彩”的主題活動下,我們邀請于淼教授用一種顏色詮釋其團隊研究的意義。面對ADA標志性的熱情紅色(象征領域的蓬勃生命力和學者的熱情),于淼教授選擇了深邃而冷靜的藍色。
“這代表著智慧、冷靜思考與辨識的時代。”她闡釋道,“我們通過衛生經濟學研究,以NT-proBNP為工具實現心衰風險的精準分層,本質是在復雜代謝疾病中建立科學的識別路徑。”
這抹藍色,是對指南推薦多學科診療模式的理性呼應——唯有精準辨識風險,才能為患者鋪設最優臨床路徑。
專家簡介
于淼教授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導
北京協和醫院藥物臨床試驗倫理委員會委員
中國女醫師協會糖尿病與內分泌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委員:代謝性大血管疾病學組副組長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臨床罕見代謝病分會副會長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內分泌專委會副主委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減重與代謝外科分會副主委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老年健康分會委員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審評專家
更多信息,敬請關注醫學界 2025ADA會議專欄
責任編輯丨小林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