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關注腫瘤患者所需
定向放療新技術
對于腫瘤患者
尤其是腦轉移患者來說
精準、高效且痛苦小的治療方式
一直是迫切的需求
現在
一項革命性放療技術
正帶來新的希望
它就是超弧刀(HyperArc)
以其“無創、高效、精準”的特性
在立體定向放療中嶄露頭角
讓我們想象一下,傳統的放療設備像是從一個方向照射的手電筒,而“超弧刀”則可實現了驚人的900°無死角動態照射,能夠從幾乎任何角度“包抄”腫瘤區域。這項技術的核心突破在于其“多弧、動態、亞毫米級”的精準度,誤差甚至小于一粒芝麻的大小。這意味著它能像“精確制導導彈”一樣,將高劑量射線精準投送至腫瘤病灶,同時,得益于全流程自動化設計,“超弧刀”的單次治療時間大幅縮短,顯著降低副作用。
58歲的結腸癌術后患者張先生(化名),因癌細胞廣泛轉移至頭部多個區域(包括頂枕葉、顳葉、頜面部、顱底等),導致嚴重的頜面部腫脹、鼻塞和頭痛,生活質量急劇下降。面對如此復雜、多發(多達6個)病灶,傳統治療手段往往束手無策。
解放軍總醫院腫瘤醫學部派駐第一醫學中心放射治療科的專家團隊,在科主任曲寶林教授的帶領下,為張先生制定了“超弧刀”治療方案,僅經過5次治療就完成了對張先生腦部全部6個轉移灶的精準打擊,而單次治療時間僅需3.3分鐘。治療過程無創、無痛。兩個月后,影像復查結果顯示6個病灶均明顯縮小,小病灶基本消失。 困擾張先生許久的頜面部腫脹、鼻塞和頭痛癥狀也得到了顯著緩解。這并非個例。
▲治療后病灶明顯縮小
自引進“超弧刀”技術以來,在科室曲寶林教授團隊的積極推動下,解放軍總醫院已成功應用該技術為百余例腫瘤患者進行治療,效果顯著。尤其對于腦轉移患者,“超弧刀”的優勢更為突出。它能夠高效處理多發腦轉移灶(4個以上,甚至多達數十個)這一臨床難題。其“高效率、高精準、高安全”以及“無創性、無不適感、療程短”的特點,為腦轉移患者創造新的生存機遇,也帶來了舒適的就醫體驗。它代表了一種革命性的進步,正在重新定義精準放療的未來。隨著這項技術的不斷推廣和完善,相信會有更多腫瘤患者從中受益。
主管| 解放軍總醫院政治工作部
主辦 | 宣傳處融媒體中心
來源 | 第一醫學中心
圖文 |叢陽 宋文靜 鞠忠建
刊期 | 第 2883 期
總編:熊 剛
主編:張 奎
編審:張 密 李笑一
編輯:李笑一
郵箱:jfjzyy01@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