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的時候,他被授予少將軍銜,卻在兩年后回村當上了農民,種地的時候被村干部訓斥,他卻振振有詞地說:
“你來插個秧試試看!”
這位將軍是誰?他又為什么要回鄉種地呢?
1957年的秋天,江西蓮花縣沿背村的曬谷場上,幾個老漢正蹲在墻根下搓著旱煙。突然有人指著村口問:“那是誰家的親戚?咋穿得比咱還破!”
只見一個腳蹬露趾草鞋的老漢,肩上扛著把磨得發亮的鋤頭,身后還跟著個挑擔的婆娘,筐里幾只老母雞正撲棱著翅膀咯咯叫。有人瞇著眼瞅了半晌,突然拍著大腿站起來:“瞎嚷嚷啥,那是甘祖昌將軍!”
其實一開始,村里人誰也不信甘祖昌真會回來種地。畢竟1955年授銜的時候,他可是戴著少將軍銜的新疆軍區后勤部長。可誰知道,2年后他就帶著全家人和3個舊木頭箱子出現在了村口。
回來之后,謠言就像田埂上的野草般瘋長。有人說他是“犯了錯被罷官”,也有人猜他“在新疆待不下去了”,說什么的都有。一直到看見他每天天不亮就扛著鋤頭下田,晌午就跟普通的農民一樣蹲在田埂上啃干硬的窩頭,各種不同的聲音這才慢慢消失。
不光如此,他的幾個木箱也成了村里人關注的焦點,誰都猜里面究竟藏著些什么好東西。直到某天他老伴龔全珍曬東西,大家才瞅見里頭只有褪了色的軍裝和幾雙打滿補丁的布襪。
更讓人不解的是,他每月幾百塊的工資,除了買鹽打油,幾乎全都拿去給村里人修水渠、建學校。有次村里有戶人家的孩子發高燒沒錢買藥,甘祖昌摸黑塞去5塊錢,這在當時可不是小數目。聽說誰家耕牛病死了,他更是直接把自家牛牽過去,說一句:“先牽著用,等下了牛犢再還我。”就離開了。
漸漸的,大家都知道這位甘將軍是個熱心的大好人了。
次年春插的時候,沿背村來了個年輕下鄉干部。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也不例外,剛一來這里,這位年輕干部就在田里劃上了“三寸乘六寸”的格子,說這是“科學密植”。
甘祖昌蹲在田埂上抽了袋煙,卷起褲腿就下田,插的行距還是比規定的寬了近一半。干部看見了,就叉著腰訓話:“老同志,這是組織規定!你怎么還是不聽呢?”
甘祖昌抹了把汗,大聲回道:“小同志,你下來親自試試嘛,按照規定來腳放哪啊?”
那干部還真就脫了鞋踩進泥里,沒插幾棵就摔了個屁股墩,秧苗更是歪歪扭扭。圍觀的鄉親們都憋不住笑起來,甘祖昌則伸手拉他起來,耐心解釋道:“種地不是畫畫,不能光看理論,還得聽土地的話。行距寬點通風透光,稻子長得壯實,收獲的時候還能多打兩斗糧嘞。”
當晚他就拎著米酒找到了部宿舍,掏出本磨破邊的《農業生產手冊》,語氣非常誠懇:“書上說密植要看土質氣候,咱這紅土地經不住折騰。”
那小干部翻書的時候,還看見里面夾著張泛黃照片。上面的甘祖昌穿著軍裝站在新疆麥田前,手里捧著沉甸甸的稻穗。
說到甘祖昌,他的“摳門”可是出了名的,一件衣裳能穿好幾年,上面更是補丁摞補丁。家里唯一的家具還是一張缺了腿的木桌,桌子下面用碎磚塊墊著。
別看他對自己摳門,對鄉親們可是大方得很,村里不管有什么事,他都會主動幫忙。有一次縣里書記來視察,見他穿得像個叫花子似的,就開口勸他,還要親自給他換身新衣裳,誰知道甘祖昌卻只是擺擺手說:“這樣就挺好的,離群眾也近嘛!”
其實,甘祖昌將軍在軍隊里面的時候,就是個“特殊的將軍”。
1905年,甘祖昌出生在沿背村一間漏風的土坯房。6歲的時候讀了一年私塾,15歲就開始給地主當長工,肩挑手扛磨出了一身老繭,但還是吃不飽飯
1927年,方志敏在蓮花縣的演講讓他認準了道,說:“跟著共產黨鬧革命,讓老百姓吃飽飯。”
次年,他就參加了紅軍,經歷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等各大重要戰爭。從農民協會會員到紅軍戰士,從井岡山到南泥灣,他背著漢陽造沖鋒,扛著扁擔搞后勤。
毛主席曾經都拍著他肩膀說:“小甘啊,后勤工作可是革命的半邊天!”
在南泥灣的時候,他帶著戰士用樹枝當犁耙,硬是把一大片荒地變成糧倉。毛主席在視察的時候也忍不住夸他:“你這雙手能拿槍,還能繡花!”
解放戰爭時,他在戈壁灘建被服廠,敵機轟炸時撲在布匹上:“這些布是戰士的過冬衣裳,比我命可金貴多了!”
1953年的時候,甘祖昌因為頭部多次負傷申請回鄉種地,領導紛紛勸他去療養,他卻說:“吃白飯的事我干不來,還是回家種地心里最踏實。”
不光對自己“狠心”,甘將軍對自己的子女要求也十分嚴格,從不允許他們有任何特殊待遇。大兒子甘錦榮想讓他利用自己的關系和新疆的老部下打招呼找份差事,卻被他抄起笤帚疙瘩就攆了出去,一邊打,甘祖昌一邊還說:“想端鐵飯碗?先學會掄鋤頭再說!”
之后,甘錦榮在新疆打了好幾年鐵,身上都被曬脫了皮,后來他才明白,這“將軍兒子”的身份,啥也換不回來。甘祖昌對待女兒也是一樣,閨女想當兵,甘祖昌卻因為招兵的指標有限,讓女兒把名額讓給了烈士子女。
1986年3月,躺在病床上的甘祖昌,從自己的枕頭下摸出一個鐵盒子,里面是幾枚勛章,臨終前,他緊緊攥著老伴的手說:“這輩子沒攢什么錢,這些,就是咱家最值錢的‘家寶’。”
甘祖昌在沿背村待了29年,期間修了3座水庫、25公里水渠、4座電站、3條公路和12座橋梁。他去世后,老伴龔全珍繼續在村里教書,把他的工資捐給貧困學生。
可以說,甘將軍將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為人民服務之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