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產電視劇“媽媽宇宙”里,有一類角色格外搶戲,那便是一出場就讓人覺得“眼熟”的老太太。
李明珠正是這類“熟面孔”的代表人物之一:不搶鏡、不喊臺詞,卻讓人莫名心安。
可熟悉她演技的人,未必知道她的姑父是“布衣將軍”馮玉祥,姑姑是新中國衛生部首任部長李德全。
而她本人,不但是北電教授,還是京劇大師李國粹的入門弟子。
一
李明珠出生的年份很講究——1943年,戰火還沒徹底熄滅,街頭米面難求,許多家庭連飯都吃不飽。
可她卻是真正意義上的“含著金湯匙出生”,配仆人、院子、師傅和各種文藝啟蒙課程的那種。
而且,她的姑父馮玉祥是西北軍的統帥,姑姑李德全后來也成為新中國首任衛生部長。
生長過程中,琴棋書畫樣樣不缺,別人家姑娘還在門口跳皮筋時,她已經能完整背下一段《貴妃醉酒》。
只是命運一向看人挑刺,誰也逃不過它的“均衡調度”。
李明珠沒能在童年階段一直做“錦鯉”,一場莫名的怪病,讓她突然從陽光少女變成“病榻常客”。
連續數月無法進食,臉色蒼白、整日臥床,輾轉多家醫院都查不出病因。
就在家人幾乎要放棄的時候,大醫院的醫生在她膽囊里發現了一只小蟲——這個聽起來像段子一樣的病因,差點要了她的命。
好在“真相”揭曉得還不算太晚,經過兩年治療,總算撿回一條命。
病是治好了,但后遺癥卻成了終身的“小標簽”:她的身高定格在了1米5,再也沒怎么長過。
恢復健康后的她,正式拜入京劇名師李國粹門下,成為梅派傳承人:開嗓就能鎮場,甩水袖不輸行家。
雖然最后沒走成專職京劇演員,但這段背景為她后來的表演積淀了足夠的“底氣”。
演戲對她來說不是從零學起,而是從舞臺“原生態生活”中自然衍生。
接下來的故事,聽起來就像青春劇本里專門設計的“情節沖突”。
她考入北電,成了當時最熱門的表演專業學生。
這個身份放在六十年代,相當于今天的“天選之子”,可她偏不按劇本來。
同班的帥哥一個沒看上,反而選了個已經離過婚、年長九歲、還帶著一個孩子的美術老師王樹薇當對象。
這段“逆天選愛”的決定,不僅刷新了同學們的認知,也幾乎把家里的老一輩“氣背過去”。
在當時,“師生戀”已經夠敏感,加上年齡差、婚姻史、子女因素,這愛情配置實屬“禁忌套餐”。
但李明珠壓根不理這些外界眼光,她就是要嫁,而且結婚這事也辦得干脆利落,大學一畢業就登記完畢。
二
婚后,兩人都在北電任教,她成了表演老師,他繼續在美術系教學,典型的“雙職工文藝家庭”。
只是,中國人的人生,大多有一段“突變”時刻。
由于李明珠的家庭背景,特殊時期開始時她非但沒“獲益”,反而成了被重點審查對象。
原本在教室里講表演技巧的她,被分配到田間地頭干活。
當時她剛生完孩子,身體尚未完全恢復,加上個頭小體重輕,連“重活”都算不上合格勞動力。
可反倒因這點“弱項”,在下放期間躲過了許多繁重任務,別人苦著干活,她就被“邊緣化”了。
聽起來荒誕,但這份邊緣反而救了她一命,也為她后來的“復出”埋下伏筆。
等風聲過去,她重新回到北京,一邊帶娃、一邊繼續任教,偶爾客串影視劇。
直到1985年,她接到《尋找回來的世界》的角色邀請,飾演“徐副校長”。
這次演出像是久旱逢甘霖,她把“副校長”演得不緊不慢、細膩得當,極具生活質感,觀眾紛紛表示:不像演的。
從此以后,她就開啟了“老太太專業戶”路線。
沒主角光環,卻總能在邊角里立住人設;沒臺詞轟炸,但一句話就能讓觀眾記住她。
1994年,彼時的李明珠正值中年,演藝事業剛走上穩定發展軌道,既有話劇功底,又積累了一批“中年觀眾緣”。
可丈夫王樹薇突發腦溢血,送醫搶救后雖然保住了命,但從此癱瘓在床,認知能力也退回到“幼兒園階段”。
與此同時,她的父親也因為年邁多病住進了醫院。
一個是相伴半生的伴侶,一個是養育自己的至親,兩人同時倒下,哪怕是意志再堅定的人,也難免喘不過氣來。
她干脆利落地暫停所有拍攝、辭去部分教學任務,把自己從“銀幕媽媽”變成了現實中的“全職照護者”。
而這個照顧,不是三天五天,而是整整十年,她在廚房、病房和家中三點一線地循環著。
飯菜軟爛到能下咽、尿布更換到連時差都能算準、藥物調劑和心理疏導也成了她“演藝以外的第二專業”。
三
可她從未喊苦,更沒有在公開場合賣慘。
哪怕偶爾被邀請上節目錄制,也只是輕描淡寫提一句“曾經照顧過家人”。
沒有淚點,也不制造痛點,這種克制,放在當下的“自述類真人秀”里,簡直是另類。
一直到丈夫去世,觀眾突然發現:那個熟悉的“老太太”又回來了。
只不過這次她不再扮演背景板,而是直接承擔起“媽系中心軸”的角色——說話帶邏輯、出場帶情緒、最后還能帶點反轉。
在《虎爸虎媽》《平凡歲月》等作品中,她演的奶奶不是標準模板,而是充滿人味:啰嗦又貼心、守舊又講理,在關鍵時刻還能豁得出去。
不靠濃妝,不靠高腔,甚至不搶鏡頭,她靠的是經驗磨出來的細節、生活帶出來的神態。
到了2023年,她又出現在了《曾少年》里,飾演“謝奶奶”一角。
這次她用“既慈又辣”的表演方式,再次贏得一眾年輕觀眾點贊。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年忙著演戲的同時,她依舊沒有離開北電的教室。
作為“奶奶級教授”,她并不以權壓人,而是以身作則。
很多學生在外成名之后,哪怕只回一次母校,也總要去找她寒暄幾句,順便帶點水果。
有人甚至在畢業多年后還會專程去“拜個早年”,說是“李老師帶我走進真正的生活戲”。
這些年來,她沒有“人設”包袱,也沒進過“爆款名單”,更不會在社交平臺上蹭話題。
但她卻一直活躍在觀眾視線里,用一場又一場不搶戲的配角戲,演出了“生活深處的女主角”。
如今82歲高齡的她,還在堅持拍戲,甚至還能在現場細心指導年輕演員的走位與節奏。
結語
那么,看到這兒,有多少人還記得,她演過你最熟悉的哪個“媽”?
在你的童年、青春或成家過程中,有沒有那么一個瞬間,讓你想起了她——那個不善表達、總在身后默默做飯、碎碎念的老太太?
參考資料
著名演員李明珠:熒幕上是普通老太太,現實中是德高望重的老教授
演員李明珠:不顧全家反對嫁自己老師,婚后息影10年照顧患病丈夫
著名演員李明珠:熒幕上是普通老太太,現實中是德高望重的老教授
斯琴高娃祝希娟李明珠《幸福》各自精彩.新浪娛樂 [引用日期2013-11-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