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播出過半,熱度一直居高不下,連人民日報都下場點評,稱它是 “法治實踐與影視的完美結合”,引得不少網友好奇,這部法治劇為啥這么有吸引力?
關鍵就在于它真實敢拍。創作團隊花了 3 年時間,跑了多個城市調研,采訪超 100 位檢察官,查閱無數卷宗,就為還原真實的檢察工作。劇里案件都有原型,像主線 “萬海黑社會性質組織案”,對標廣東黃永存涉黑案,從犯罪行徑到二審翻供牽出內鬼,細節還原得讓人不寒而栗。調查過程采用雙線并行,既查黑惡勢力,也揪背后保護傘,還大膽揭露司法腐敗。案件細節也貼近現實,檢察官遇到的證據消失、證人改口等狀況,都是現實辦案的常見阻礙。
而且,《以法之名》還打破了法治劇的固有模式。沒走主角英雄主義的老路,而是塑造了群像。張譯演的洪亮,面對不理解和職場困境,仍堅守正義;蔣欣演的鄭雅萍,在法理與人情間掙扎;李光潔演的李人駿正邪難辨;公安局長的角色設定也有反轉。
劇情推進也不再只靠線索,還刻畫檢察官的日常工作與生活。工作上,呈現檢察流程細節;生活里,展現他們面臨的家庭壓力、職場困境。這讓觀眾看到檢察官褪去職業光環后,作為普通人的情感和煩惱,讓整部劇更有溫度,也讓大家對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認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