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地緣政治分析師布蘭登·J·韋切特在《國家利益》雜志上那篇文章一出,整個國際輿論圈都炸了鍋。這位地緣政治分析師可不是隨便說說的,他深耕中美關系多年,尤其關注科技與國家安全之間的互動,他的觀點一向以冷靜、理性著稱。但這次他說的話卻一點都不溫和——美國面對中國,要么和解,要么就得接受戰敗。這話聽起來有點刺耳,但細想之下,還真不是危言聳聽。
中美關系走到今天這一步,其實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背后涉及經濟、軍事、意識形態等多個層面的博弈。要理解這場“大戲”的來龍去脈,還得從頭說起。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那時候雙方都有各自的需求:美國需要拉攏中國對抗蘇聯,而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初期,急需技術和資本支持。于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中美之間一度出現了所謂的“蜜月期”,合作遠多于競爭。美國企業在中國設廠,中國制造的商品涌入美國市場,大家各取所需,看起來一片祥和。
但冷戰結束之后,情況開始發生變化。隨著蘇聯的解體,中美之間那種基于共同敵人的合作關系逐漸松動。美國開始重新審視中國的崛起,尤其是進入21世紀后,中國經濟突飛猛進,GDP總量不斷逼近甚至超越預期,這讓華盛頓方面坐不住了。他們曾經寄希望于通過“接觸政策”讓中國變得越來越像西方,結果呢?中國并沒有按照美國預設的劇本走,反而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這種“失控感”成了后來中美摩擦加劇的重要心理根源。
到了特朗普時代,中美關系徹底進入了“冰點”。貿易戰開打,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額關稅,試圖遏制中國的出口優勢。中國當然也不甘示弱,針鋒相對地反擊,對美農產品加稅,導致美國農民損失慘重。這場持續數年的貿易戰,不僅沒有讓哪一方真正占到便宜,反而讓全球供應鏈陷入混亂,企業和消費者都跟著受苦。更狠的是,美國還把矛頭指向了高科技領域,華為、中興這些中國企業被直接列入“實體清單”,連芯片都不給賣,目的很明顯——扼殺中國在5G和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勢頭。
中國當然不會束手就擒。為了打破封鎖,國內掀起了自研芯片的熱潮,同時積極拓展國際市場,特別是與歐洲、東南亞等地區的合作,試圖繞過美國的技術圍堵。與此同時,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也在全球范圍內開花結果,截至目前已經與超過140個國家簽署了合作協議。相比之下,美國的“印太戰略”雖然表面上聲勢浩大,但在實際執行中卻頻頻受阻。比如日本民眾對駐日美軍基地早有怨言,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也曾公開表示不愿成為美國的“棋子”。
說到軍事這塊,那就更緊張了。南海、臺灣、軍備競賽,每一個都是火藥桶。中國在南海建設島礁、進行常態化巡邏,美國則頻繁派遣軍艦和軍機搞所謂“自由航行行動”,雙方在海上和空中的對峙越來越多。2023年的一次近距離遭遇,幾乎釀成嚴重沖突,讓人捏一把汗。至于臺灣問題,更是敏感中的敏感。美國一邊口頭上聲稱一個中國政策,一邊又不斷對臺出售武器,甚至縱容高官竄訪臺灣。2022年佩洛西訪臺事件引發中方強烈反應,解放軍隨即展開大規模軍演,局勢一度劍拔弩張。
軍備競賽方面,中美都在加速推進現代化進程。中國近年來接連推出東風-41洲際導彈、055型萬噸驅逐艦等先進裝備,令外界矚目。美國也不甘落后,2023年國防預算高達8500億美元,還在亞太地區部署更多導彈防御系統。這種你追我趕的局面,雖然短期內不至于爆發全面戰爭,但卻大大增加了誤判和擦槍走火的風險。
除了雙邊博弈,第三方力量也在悄然改變格局。歐洲一些主要國家,如德國和法國,并不愿意完全站在美國一邊,他們與中國有著深厚的經貿聯系,擔心過度對抗會影響自身利益。就連美國的傳統盟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也出現了對華政策上的分歧聲音。這種“盟友離心化”趨勢,無疑削弱了美國的戰略影響力。
未來中美關系會走向何方?目前來看,有兩種可能路徑:一種是緩和與合作,另一種是進一步對抗甚至滑向冷戰式的全面對立。前者并非沒有希望,比如在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等領域,中美仍有合作空間。2023年COP28期間,兩國在減排問題上達成共識,就是一個積極信號。后者則更加危險,一旦在臺灣或南海發生重大沖突,后果不堪設想,甚至可能波及全球經濟穩定,甚至引發核危機。
韋切特提出的“競爭性共存”理念,或許是一種可行的中間路線。也就是說,雙方可以在保持一定競爭的同時,尋找合作的可能性,避免將矛盾推向不可控的地步。不過話說回來,現實比理論復雜得多。中美之間的信任早已降至低點,誰先讓步,誰就會被視為軟弱。所以這條路走得并不輕松。
個人覺得,中美之間的較量,最終還是要靠實力說話。中國的發展速度、科技創新能力以及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正在重塑世界格局。美國如果還想維持單極霸權,恐怕越來越難。與其硬扛到底,不如放下身段,尋求務實的合作方式。畢竟,這個世界這么大,兩個大國真沒必要非得拼個你死我活。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