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開始,華北東北的雨又要“發威”了。
這雨下得有點“邪乎”。按老理兒“七下八上”才是主汛期,今年提前半個月就開下。7月1日分散下,7月2日集中砸京津冀,7月3日又往吉林遼寧跑。
天津、河北東北部最“遭罪”,單日雨能灌100-120毫米。
雨大不算完,還帶“三件套”。短時雨強50-70毫米/小時,雷暴大風刮得樹晃,河北東北、遼寧中北還可能下雹子。北京房山、天津薊州的山窩窩,山洪像脫韁的牛;石家莊、天津的大馬路,積水能漫到膝蓋。
南邊的天也沒閑著。副高“霸著”江南江淮,伊朗高壓來“搭伙”,熱得人喘不過氣。
湖北宜昌到湖南長沙,白天熱到39-41℃;河南鄭州到安徽合肥,35-37℃像蒸桑拿。長江中下游一熱就是5-7天,江南有些地兒破了歷史記錄。
兩邊“夾擊”,農民最犯難。
內蒙古的春小麥被雨壓得直不起腰,江西的早稻被高溫“逼熟”,灌漿期都沒過完。山西的煤礦得拼命排水,華東的電網負荷超110%,電線都快“燒”起來。北京120急救車跑得比平時勤25%,杭州每天多50個中暑的,戶外干活的最危險。
有人問,這雨這熱,咋就湊一塊兒了?冷渦在東北“攪和”,副高給暖濕氣流“開道”,太行山、燕山還“幫著”抬升雨水。厄爾尼諾“鬧脾氣”,東亞季風跟著亂,京津冀暴雨頻率比80年代多37%,長江流域高溫日每十年多4.
2天。應對招兒得“活泛”。北京回龍觀正搞“海綿城市”二期,易澇的地兒多挖溝;密云水庫提前騰庫容,就怕雨水裝不下。
杭州推“防汛碼”,手機一掃能查哪塊地要淹;深圳用“虛擬電廠”,削峰填谷省出100萬千瓦電。長三角2000家企業能“秒發”高溫津貼,武漢醫院試點“熱健康”預警,啥時候該躲陰涼門兒清。往后幾天更得盯緊。
7月4日東北雨弱了,四川盆地又要“接棒”;華南的臺風雨也快到,別光顧著防熱忘了防雨。重慶、武漢還得“燜”幾天,40℃+的天兒,老房子沒空調的占15%,這日子咋過?都說“天有不測風云”,現在更像“風云扎堆兒來”。
暴雨連著高溫,內澇挨著干旱,單防一個不夠,得“氣象+農業+城建”一塊兒想招兒。跨區域聯動不能光喊口號,氣候適應型城市立法得加快,農民的地、城里人的房,都得“抗造”。
您家那邊雨大不?
熱得狠不?地里的莊稼咋樣?
防澇防暑有啥土辦法?評論區聊聊,給大伙兒支支招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