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有人問我:房子還能不能碰了?
說實話,風向真的變了,過去壓得人喘不過氣的房奴時代,可能真要翻篇了。
但有個事兒得搞清楚,全國80%的房子,正站在最后一波市場浪潮里,接下來會有一輪徹底的降息和政策洗牌,看懂的人少虧百萬,看不懂的恐怕要踩坑。
一、房奴時代終結,背后是人口和房子的雙重變局
為什么說房奴要成歷史?根本原因就兩點:人少了,房多了。
幼兒園一家家關停,年輕人數量斷崖下跌,未來10年還將迎來史上最大退休潮,干活的人越來越少,領養老金的人越來越多,需求端徹底萎縮。
房子過剩已成定局,全國早就建了6億套房屋,商品房超5億套,足夠裝下30億人,當供需關系反轉,房子從稀缺資產變成過剩負擔只是時間問題。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房價連跌兩三年,表面是市場冷清,實則是結構性躺平,大家不再把房子當財富核心,而是琢磨著怎么避坑。
二、最后一波機會,80%的房子面臨大洗牌
當前的政策信號非常明確:分化正在加劇
壓降老破小價格,政策要求租金除以房價必須超3.5%,達不到就得繼續降價。手里有租金上不去的老破小,趁早出手,否則未來不是反彈,而是跟著利率一路貶值。
政府低價收房,用房票收購存量房,打包收益建保障房,一舉解決去杠桿、去庫存、保租金、補財政四大難題。
房企生死洗牌,百強房企中,負債率高、資產差的已被新資本勢力取代。1萬億政策支持看似救市,實則是加速分化,優質資產才有活路。
市場分化的另一端,是年輕一代購房觀念的徹底轉變。
90后群體中,越來越多人選擇租房而非購房,即使面對首付下調、貸款優惠、購房補貼等政策誘惑,他們的理由直白而清醒:給貸款再減息也不想被房子鎖住”。
這種態度背后有堅實的數據支撐,2024年中國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減少54萬,65歲以上老人占比突破19.8%,適齡購房群體持續萎縮,未來十年,新增購房的年輕人將減少2800萬。
當95后開始用租房結婚對抗高房價,當煤老板從囤房轉向囤黃金,這個承載著國人財富信仰的市場,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價值重估。
手握兩套及以上房產的家庭,占全國城鎮家庭總數的42%,他們正站在風暴中心。
持房成本飆升首當其沖,房產稅試點范圍2025年進一步擴大,政策明確擁有兩套及以上房產的家庭將被征稅。在一線城市,按房產評估價的1%征收,500萬的二套房每年需繳納5萬元稅款。
資產大幅縮水,東北部分城市房價從2021年的1.2萬/㎡跌至2025年的6500/㎡,跌幅超40%,連上海、深圳中心區房價也從峰值下跌30%以上。
最致命的是流動性枯竭,市場從賣方轉向買方后,購房者變得極為挑剔,戶型差、樓層低、無學區的房產首當其沖被淘汰,很多家庭陷入兩難:繼續持有意味著持續虧損,大幅降價拋售又心有不甘。
房產價值的重估大潮中,一個時代正悄然落幕,當房子剝離金融外衣回歸居住本質,當年輕人拒絕為鋼筋水泥透支青春,房奴這個詞終將成為歷史書里的過時概念。
中信證券指出,房地產新周期開啟的信號已經出現,但房價止跌還需政策臨門一腳。
未來僅有10-20個人口凈流入的核心城市具備長期價值潛力,而80%的普通房產將經歷殘酷的價值重估。
最后一波機會屬于兩類人:一是能識別核心資產的眼光者,二是敢于拋棄囤房暴富舊思維的勇者。
市場不會消失,只是回歸本質,當房子不再是投機工具,居住價值才開始真正閃光。
這場洗牌之后,中國人才會真正理解李嘉誠七年前的忠告:房子的本質是居住,而非賭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