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二戰轉折點的戰役有三個,分別是北非戰場的阿拉曼戰役、太平洋戰場的中途島戰役和蘇德戰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這三場戰役對于扭轉整個戰場局勢,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而我們都知道,二戰中在對德戰場上,還有一個戰役也很有意義,那就是諾曼底登陸戰役。這個戰役開辟了第二戰場,使德軍面臨兩線作戰的境地,也緩解了蘇德戰場的壓力。
諾曼底登陸“最漫長的一天”
為什么諾曼底登陸沒有資格稱為二戰轉折點呢?原因有三點。
①戰役開始時間上的差異
斯大林格勒戰役開始的時間是1942年6月到1943年2月,在這199天的時間里,蘇聯軍隊頂住了優勢兵力的德軍的瘋狂進攻。
希特勒之所以敢于派出數百萬的兵力去進攻蘇聯,是因為他有一個推斷,就是盟軍方面不會那么快就開展登陸作戰,開辟第二戰場。他甚至把部署在西線戰場的幾個機械化裝甲兵團都投入到東線戰場,參加侵略蘇聯的戰爭。他是想畢其功于一役,盡快地解決蘇聯,而后再反過頭來對付西線的盟軍。
斯大林此時察覺了希特勒的意圖,他馬上致電盟軍最高司令部,請他們盡快開辟第二戰場,以緩解東線蘇聯的壓力。畢竟都是盟軍,如果蘇聯被德國打敗了,那么對于整個二戰戰局來說是莫大的損失。
向斯大林格勒發起進攻的德軍
而盟軍這邊的回應是:時機還不成熟,暫緩出兵。的確,就當時的戰況而言,確實是時機還不成熟,但也有盟軍方面自己的考慮。他們是想讓蘇聯和德國互相消耗、兩敗俱傷,他們坐山觀虎斗。因為他們知道,現在蘇聯是自己的盟軍,可是等到戰爭結束了,蘇聯轉眼間就會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這一推斷在二戰勝利后成為了現實,在丘吉爾發表了鐵幕演說后,東西方的冷戰正式拉開了帷幕。
而等到蘇聯在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后,終于取得了斯大林保衛戰的勝利。在1944年6月,盟軍終于展開行動了。諾曼底登陸,從1944年6月到7月,歷時近一個月的搶灘登陸作戰開始了。
②蘇聯軍隊付出的傷亡更大。
由于希特勒把西線的精銳部隊調到了蘇德戰場,致使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呈現出異常慘烈的戰況。戰斗打成了焦灼狀態,整個城市80%的房屋被毀,幾乎在每一條街道、每一座廢墟、每一個廠房都發生過激烈的巷戰。奔赴前線參加會戰的紅軍士兵平均存活不超過24小時。
準備奔赴前線的蘇聯士兵
當然蘇聯紅軍的頑強抵抗也給德軍造成了重大傷亡,其中德軍第六集團軍全軍覆沒,司令官被俘,他成為納粹德國第一個投降的元帥。斯大林格勒戰役,殲滅德軍150萬人,而蘇聯紅軍也付出了112萬人的傷亡。雖然傷亡巨大,但相比于戰役剛開始的時候一潰千里的狀態,這簡直就是一個重大的勝利。
③這場戰爭的意義重大
自從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后,東線戰場局勢逆轉,希特勒由戰前的完全進攻姿態轉變為敗退態勢。從此蘇聯紅軍在千里的戰線上展開了反攻作戰,大量的殺傷德軍,德軍在東線戰場再也難有大的作為。
而從側面來說,數百萬德軍陷入東線戰場的泥潭不能自拔,也緩解了后來諾曼底登陸作戰時盟軍的壓力。如果沒有蘇聯紅軍拖住優勢兵力的德軍,希特勒就會有時間和空間的條件抽調幾個裝甲兵團投入西線作戰。西線的戰場就會壓力倍增,絕不會像艾森豪威爾說的那樣,只是“最漫長的一天了”,說不定連對岸德軍的防線都突破不了。
蘇聯紅軍與德軍展開激烈的巷戰
總之,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聯紅軍付出巨大的犧牲,消滅了大量德軍的有生力量。本來是希望盟軍開辟第二戰場能夠緩解蘇聯的壓力,到后來蘇聯的作戰卻策應了諾曼底登陸的順利進行。直到德軍在東線戰場全軍覆沒,希特勒都沒有機會抽調有效兵力去西線阻止盟軍的登陸。這場戰役絕對有資格稱為二戰的轉折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