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6月28日,日本和歌山縣的4只大熊貓回到中國。明年2月,日本最后兩只生活在東京上野動物園的大熊貓也將回歸中國,日本民眾都對大熊貓依依不舍。一直以來,日本民眾對大熊貓的感情非常深厚,大熊貓的可愛外形、溫和性格給日本民眾帶來快樂,很多日本人也將大熊貓視為中日友誼的象征。新中國成立后,作為“中日友好使者”,1972年10月28日,第一對大熊貓“康康”“蘭蘭”乘坐飛機東渡日本,見證中日邦交正?;?。
1972年,“康康”“蘭蘭”在上野動物園與日本民眾見面。
首日參觀人數近6萬
1972年10月28日,載有兩只大熊貓的專機抵達日本東京羽田機場,時任內閣官房長官二階堂進親自前往機場迎接。媒體記者等候已久,但為最大程度降低陌生環境和圍觀人群對大熊貓的不良影響,籠子上的遮光簾僅在大熊貓到達上野動物園之后掀開了十分鐘左右。從機場到上野動物園,一路上不僅有警車開道,還有百余名警備人員護送。
1972年11月5日,2歲的“康康”和4歲的“蘭蘭”首次在上野動物園與日本民眾見面。當日開園前,已有近3000人排隊等待,隊伍長達2公里,接受采訪的日本民眾表示,雖然排隊2小時,參觀時間不到30秒,但熊貓真的太可愛了。排隊時長并未澆滅日本民眾的熱情,首日參觀人數近6萬。
“康康”“蘭蘭”最初在上野動物園居住的臨時場館是由此前的老虎館改建的,1973年春天,兩只大熊貓遷居新館。
到達日本之初,“康康”“蘭蘭”在飲食上有些“水土不服”,上野動物園負責照顧熊貓的工作人員田邊興記尋找了日本各地不同品種的竹葉,一一進行嘗試,最后發現“康康”喜歡栃木縣大田原一帶的竹葉,“蘭蘭”則更偏好日本紅富士蘋果。為便于照顧大熊貓、及時處理各種突發情況,田邊一家在上野動物園內居住了7年之久。
“康康”“蘭蘭”與日本民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雌性大熊貓“蘭蘭”于1979年去世,次年雄性大熊貓“康康”去世。熊貓去世引發日本社會關注,大量民眾自發前往上野動物園送別。
1979年10月,日本多位音樂界人士共同發布紀念專輯,里面收錄了多首與熊貓相關的歌曲,還收錄了兩只熊貓的日常叫聲。
1972年,東京街頭的熊貓氣球
運輸人員向英國“取經”
“康康”“蘭蘭”的赴日發生在中日邦交正?;@一歷史大背景下。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第2758號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2月,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國越來越重視與周邊國家的外交關系。1972年9月,日本時任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雙方簽署聯合聲明,實現邦交正常化。
根據當時周恩來總理的翻譯周斌回憶,田中角榮訪華前,周恩來總理就有了向日本贈送大熊貓的打算。1972年9月,日本內閣官房長官二階堂進宣布,中方決定向日本無償贈送兩只大熊貓作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紀念,這對大熊貓將于同年10月抵達日本。
第一對大熊貓赴日程序推進迅速。這兩只大熊貓來自北京動物園,接到大熊貓赴日的消息后,北京動物園的工作人員綜合考慮園中多只大熊貓的外觀、年齡等,選出了一雄一雌兩只大熊貓,更名為“康康”和“蘭蘭”送往日本。
日本政府對運送大熊貓的工作格外重視,要盡可能地保證大熊貓在運送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當時,英國倫敦動物園有照顧大熊貓的經驗,1958年大熊貓“姬姬”在那里落戶。負責運輸工作的日方人員專門聯系英國方面“取經”,還為兩只大熊貓定制了帶有門簾、保證遮光性和隔音性的籠子,這種籠子后來也成為國際上運送大熊貓的“標配”。
“熊貓熱”跨越世紀
“康康”和“蘭蘭”赴日前夕,東京上野地區的街道店鋪擺滿了熊貓玩偶、熊貓主題的文具等,甚至一些來不及準備的店鋪將白熊玩具涂上黑色,作為熊貓裝飾。
“康康”和“蘭蘭”來到日本后,迅速掀起“熊貓熱”。日本出現大量以熊貓為主角的電影作品,如《熊貓家族》等。熊貓對日本經濟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以和歌山縣為例,1994年,雄性大熊貓“永明”來到當地,此后接收旅日熊貓的30余年間,熊貓經濟為當地創造了1250多億日元的效益。
其實在“康康”和“蘭蘭”抵日之前,熊貓文化在日本的風靡早有預兆,1971年日本裕仁天皇出訪英國,專程前往倫敦動物園觀看大熊貓,甚至為此推遲后續行程安排,后來一些新聞報道表示,這或許就是第一對大熊貓赴日前的“熊貓風潮預熱”。
“熊貓外交”對中日兩國關系的良性推動格外顯著。日本內閣1977年的輿論調查顯示,自第一對大熊貓“康康”和“蘭蘭”赴日以來,日本民間社會對中國的關注與親近感明顯上升,這一趨勢持續了十多年。將熊貓“康康”和“蘭蘭”無償贈予日本無疑是一次影響積極而深遠的外交行動。
“康康”和“蘭蘭”赴日的次年4月,東京上野動物園向北京動物園回贈了一對日本羚羊以及兩對企鵝,以表示中日友好。
2022年10月28日,日本東京上野一帶舉行了大熊貓“康康”和“蘭蘭”赴日50周年紀念活動,上野車站附近裝飾了巨大的熊貓塑像,張貼了各種熊貓海報,周圍店鋪陳列了大量熊貓圖案商品,激發了民眾的購買熱情。
熊貓熱跨越世紀,歷經50多年長盛不衰,記錄了中日友好交往的歷史。(作者是江南大學歷史研究院講師 王大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