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央視曝光了一款名為“衛士600”(WS-600L)的新型武器!
報道稱,這款武器可以摧毀敵方發電站和指揮系統,并導致目標區域“全面斷電”,引起國內外關注!
因為在這個時間點這放出風聲,顯然中國在下一盤比武器本身更加復雜的大棋!
據報道,該武器搭載的導電纖維戰斗部主要用于破壞軍用變電站、發電站等配電系統,可使用陸基或海基平臺發射,最小射程80千米,最大射程290千米。
其中戰斗部重量490公斤,攜帶彈頭數量90枚,最大拋灑面積1萬平方米。
視頻畫面顯示,這些子母彈落地后快速產生二次爆炸,并向空中釋放經特殊處理過的碳纖維細絲,可使電子設備和電力設施短路失靈。
除此之外,央視沒有公布關于這款武器更多的信息,只是稱其為“一種神秘的國產導彈”,目前還不知道該武器是處于研發、試驗、列裝哪個階段。
不過,從公布的特征來看,戰斗部中攜帶的“經過特殊處理的碳纖維細絲”以及“主要用于破壞軍用變電站、發電站等配電系統”,這兩個特征與石墨炸彈高度吻合。
石墨炸彈已經有足夠多實戰案例,早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海軍使用艦載“戰斧”導彈,搭載BLU-114/B石墨戰斗部,對伊拉克供電設施實施打擊。
其效果十分驚人,導致伊拉克境內85%的供電系統癱瘓,絕大部分地區陷入黑暗,不要說戰斗了,就連生活都極其不便。
美軍裝備的BLU-114/B石墨戰斗部,裝有大量碳纖維細絲
1999年,北約轟炸南聯盟,美國F-117隱形轟炸機多次向其重要區域投下配備石墨戰斗部的CBU-102炸彈,導致南聯盟70%的區域出現斷電情況。
2017年,《現代艦船》雜志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將石墨炸彈稱為在未來戰爭中“改變游戲規則”的非常規武器。
中國搭載“石墨炸彈”的激光制導炸彈
之所以將其稱為“非常規武器”,就是因為其作用不是人和實體造成損壞,而是通過破壞電力系統來干擾敵方的指揮、通信和控制系統。
可以做到在不開戰或者低損毀的情況下,實現戰術壓制,打出戰場優勢,甚至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現代戰爭,已經從過去的“摧毀敵人有生力量”轉變為現在的“癱瘓指揮系統”,特別是“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與偵察”(C4ISR)網絡。
而石墨炸彈的作用,完全符合這種作戰需求。
石墨炸彈
甚至有人認為,石墨炸彈是“大國輕巧玩具,小國戰略武器”,對于小國的意義,遠大于核武器。
如果將“消除一個城市的戰斗力”為戰略目的的話,石墨炸彈相較于核武器有三個優點:門檻和成本低、部署方便、相對“人道”。
核武器的研發是一個大工程,人力、物力、財力,都是重要的限制因素,這對小國來說簡直就是不可跨越的鴻溝。
參與曼哈頓計劃的著名科學家
并且,目前還有《核不擴散協議》的限制,貿然研發核核武器,要么像伊朗一樣被炸,要么像朝鮮那樣被制裁的窮的只剩核彈。
但是,石墨炸彈就不一樣了,最具備技術含量的就是子母彈的原理以及戰斗部中碳纖維絲,如今也不是什么技術難題。
即便是分導式核彈頭,體積依然十分巨大
核武器部署也十分講究,因其戰斗部體型巨大,需要即便是移動發射,也需要用一定的技術的承重地盤,不是把卡車放大就可以作為發射車使用了。
目前,只有少數核大國實現了核彈頭小型化,但是相較于石墨炸彈,發射要求還是很高。
而石墨炸彈本質就是集束炸彈,其部署方式靈活多變,只要能發射集束炸彈的載具,都能發射“石墨炸彈”。
集束炸彈與其內搭載的布灑器
現在即便是戰爭,也都是講“人權”的,一味的殺戮,地毯式轟炸,不僅會激起對方的激烈抵抗,還會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甚至是聯合反擊。
核武器對人體、基礎設施、環境傷害過大,影響較為深遠,動用核武器很有可能引起連鎖反應。
但是石墨炸彈不會對人員和基建設施造成破壞,屬于軟殺傷,不會引起太多的負面情緒,但是又能最大程度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說一下石墨炸彈的缺點了,那就是效果不持久。
在央視公布了視頻之后,俄羅斯方面也注意到了,《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在7月1日引用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的話報道,石墨炸彈高度依賴天氣條件,殺傷效果也不是永久的。
他表示,這些碳纖維或者粉末在高濕度的環境下,殺傷范圍會大打折扣,如果是下雨天,甚至會導致武器失效。
另一方面,石墨炸彈造成的短路一般只能維持24小時左右,不管是1991年海灣戰爭、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及1999年科索沃戰爭,美國都需要定期投放,才能保證敵方電網持續癱瘓。
不過這就夠了,現代戰爭一分鐘就可以決定勝負,并且央視的視頻中還特意展示了車載發射的模擬畫面,就是暗示其可能已經集成到火箭炮系統。
解放軍的火箭炮系統就連兩個特點,量大、管飽!能用低成本癱瘓對方指揮系統,這就是相當的大的勝利了。
并且,央視在這個節骨眼發布這個視頻,已經很明顯了,去年臺灣地區澎湖變電站事故導致全島大停電,就已經暴露其最大問題所在了。
而臺灣電網的致命弱點就是:全島六個主要變電站中,只要癱瘓關鍵的龍潭與中寮兩處,全島70%用電將瞬間崩潰。
“衛士600”(WS-600L)最大射程290公里,還可以海基平臺發射,臺灣海峽最窄處130公里,臺島寬度也僅144公里,不管用是陸基還是海基平臺發射,都能兼顧全臺所有區域。
并且打擊精度我們根本就不用擔心,因為我國的石墨炸彈已經配備了“風偏修正彈藥布撒器”(WCMD)。
這是一種安裝在彈藥尾部,可整合“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引導裝置,可在“北斗”衛星的指引下,修正彈道,進行精準打擊。
其實臺灣電網的脆弱,也只是第一張多米諾骨牌,接下來,要看美國會不會重啟"電磁防護手冊",日韓會不會緊急檢查自家變電站的防空系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